上周為富源一家大型企業(yè)的管理者授課,以下是我的課堂實錄:
管理者:有的下屬,沒有太高的職業(yè)追求,工作上但求過得去,不愿意付出額外的努力。但公司給的任務(wù)由比較重,不能讓整個團隊每個人都全力以赴,實在是難以達到上級的要求。對待這樣的下屬,應(yīng)該怎么辦?
我問:那你們是怎么辦的? 管理者:我們就是找他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剛開始還有用,但慢慢的,員工就疲了。不管你怎么和他談,進步仍然不明顯。你要處理他吧,但人家工作上也還過得去,只是還離你的要求差那么一點點。真是很無奈! 以上這種情況,大概是不少管理者都遇到過的。
管理者對于下屬,有三項職能:
第一:指導。
包括教會下屬正確的工作觀和工作方法。正確的工作觀,就是企業(yè)堅持的工作理念,它是一個企業(yè)賴以成功的準則,比如:有的企業(yè)堅持細節(jié)、相信團隊、勤奮工作或追求卓越等等。這些,是我們在選拔員工時就要講清楚的,員工在加入企業(yè)之初,就要認同的。如果員工已經(jīng)入職,不能堅持企業(yè)倡導的工作理念,那就要糾正他。一個管理者在選拔員工的時候,工作觀念的選拔,是第一位的。工作方法,就是員工崗位需要掌握的工作步驟及操作標準,包括:表單、指南和報表。這實際上是讓員工學會“我們的工作方式”,如果員工不會我們的工作方式,任由其發(fā)揮,不但會使員工產(chǎn)生無謂的挫敗感,還會使員工抱怨管理者的“無能”。
第二:激勵。
包括識別員工的需求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員工的需求包括金錢、消耗體力、交往、成就感和社會地位。這是員工基本的需求,如果管理者只知道給工作,不知道如何通過工作來滿足員工的需求,那管理就會失效。以上面這個案例,員工至少在其中的一個需求沒有被滿足。如果管理者只是采取談話這一單調(diào)且老掉牙的措施,不但不能感知到員工的真正需求,還會造成管理者與員工的之間的疏離感,使員工把管理者視為“老古董”、“老學究”,從而使管理者喪失領(lǐng)導力中的“類似性”,并處于被動的尷尬境地。
第三:約束。
就是對員工表現(xiàn)出來的不佳行為進行干預(yù)。如何進行處理,牽涉到員工犯錯成本的問題。如果員工的犯錯成本很低,那他機會屢改屢犯。
對員工不佳行為的處理方法,就是針對錯誤的級別,成倍地增加他的犯錯成本,這個“增加”,是成幾何級的增加。
針對上述個案,只是對員工進行談話,顯然令員工感到成本太低。處理的方法,首先在指導、激勵方面進行檢討,如果沒有問題,就需要加大員工的犯錯成本,包括:開具工作指令單、增加工作匯報頻次、撰寫談話總結(jié)與反思、反饋工作建議、提供工作建議等等。 當然,不少管理者可能認為,那么麻煩干什么,直接開牌算了。
管理者最壞,也是最容易的管理手段,就是對員工說“Game Over”。但是,請記住,管理者最為重要的,也是最考管理者水平的,就是把那些暫時看上去不佳的員工,變成卓越的工作者,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員工的忠誠與尊敬,從而建立起一支可靠的員工隊伍。
請牢記:管理的本質(zhì)是改善,而不是讓管理者決定是否“Game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