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推廣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貼二維碼一定是第一個沖出來的念頭,畢竟,越是粗暴的手段越是有效。但是,很多久經沙場的商場老鳥,在策劃二維碼營銷方案的時候,還是遵循著傳統廣告外宣的思維,然后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投放。
傳統的商場海報,遵循的是視覺體驗,只要看上去震撼、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好的。這一般體現在沖擊力強的視覺風格,和精妙絕倫的廣告文案上面,用戶的接收程度也僅限于“知道了”。
但是商場公眾號的推廣,不僅僅只是讓用戶“知道”,因為光光知道還不夠,完整的二維碼推廣過程應該是:
1、你得讓用戶盡可能的看到二維碼
2、用戶看到之后會覺得“哎呦,這個不錯,我得拿出手機,用微信掃一掃”
3、用戶打開微信后,要掃除一切會影響掃碼的障礙,讓用戶能夠便捷的完成“掃碼”動作
4、用戶關注之后,要給他一個完美的“第一印象”
5、第一次親密接觸之后,用戶很滿意,沒有殘忍的取關
走完這五步,才算真正完成了一次二維碼的“路轉粉”。但是其中卻有很多值得深挖和探討的地方,先給大家來點開胃菜:
不要給用戶造成尷尬的掃碼姿勢
這種用一角站立的正方體,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見到過,6個面基本都會有內容
but
面對這種貼在底端的二維碼
我很難想象用戶是如何掃碼的
看起來好辛苦
要清晰的告知用戶掃碼的好處
現在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聰明了,尤其是在各種APP和公眾號的地推攻勢之下,早已經習慣于:
“親,幫我掃一下二維碼吧,送你50元代金券”
“掃二維碼得小禮品”
“掃完抽iPhone6s”......
but
如果你在貼二維碼的時候
還跟用戶玩曖昧:
快拍?為什么拍?
驚喜?有什么好喜的?
用戶大概也只會掃一眼,然后說
“好的,我知道了......再見”
用好奇引來的掃碼,請勇敢直視下次推送后的取關
現在很多的掃碼營銷基本都是走的博眼球路線,反正不管怎么樣,先把用戶的好奇心調動起來,引誘大家先掃碼,至于掃碼的動機如何,并沒有太多的考慮。
這種大型二維碼現在已經被玩爛掉了,一開始玩的商場還會覺得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能夠引來不少掃碼量。
but
第二天如果群發了一條信息
粉絲也就基本掉的差不多了
不太理解“交互”這個詞怎么和海報關聯起來
用傳統的海報思維,將毫無體驗可言的信息傳達給了用戶。比如下面這個很令人費解的海報,它告訴我要微信綁卡,花了大力氣去說了福利:
but
請問公眾號的二維碼呢?
我怎么才能關注?
我怎么才能綁卡?
然后我看到了最下面的那行小字
有種想哭的沖動......
上面的這些問題,只是在做二維碼營銷中遇到的一些個例,而商場去做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營銷時,更應該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很多門道就會比較容易想通。
1、應該在什么地方覆蓋二維碼?
2、貼出來的二維碼應該具備怎樣的誘惑力?
3、如何讓二維碼掃起來更流暢?
4、關注之后怎樣讓用戶有一個令人滿意的體驗?
帶著這四個問題,我們來模擬一下用戶從進入商場開始,會和商場在哪里地方產生掃碼的觸點:
導視屏的外立面有商場二維碼,提示35男:商場資訊、店鋪信息,掃碼全掌握。然后35男掃碼后立刻得到一條店鋪信息的推送,點開就是商戶列表、地圖展示。
老婆開啟了逛街模式,35男只好在走廊找了個歇腳的地方,坐了下來準備上網休息區旁邊就有景觀裝置,上面富有商場的微信連WiFi二維碼,于是35男就默默的把WiFi給打開了。過了一會兒,35男腹中隱隱作痛,只能去找衛生間坐在馬桶上面的35男奮戰了一會兒,然后就空虛的看著面前的門板,準備掏出手機。這時候,你只需要在門板上面貼一個二維碼,甚至連這個二維碼是干嘛的都不用說,35男就會下意識的去掃。小票底部印著一個二維碼,上面寫著:微信掃碼積分,送你一次抽iphone6s的機會。于是35男掏出手機,掃完后收到一個推送消息,點擊之后進入了抽獎頁面,雖然沒有中iPhone6s,但是卻又贏得了500積分。
看到有人在兌換可樂,旁邊的海報上面寫著:會員福利兌換1積分兌換可樂。
35男又一次拿出了手機,掃碼后用戶1積分兌換了可樂。
接著又兌換了一張餐飲代金券、3張電影票,把剛剛掃老婆小票積的分全部用完了。吃完飯,看完電影之后,35男掏出手機付完車費,愉快的離開了商場
在35男的整個活動中,掃碼的行為都是基于情景觸發的,在這個情景下面,他的某種需求被激發了:
停車場:掃碼可以更方便的停車繳費
找店:掃碼可以解決信息的不對稱
上網:掃碼可以連接wifi免費上網
兌換:掃碼可以進行便利的積分和抽獎
福利:掃碼可以在消費后的額外收獲
而這些觸點,也是商場和用戶最近的地方,是商場可以跳過商戶,直接給用戶帶來的東西。
最后,還是用這四個問題來總結一下二維碼營銷的基本思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去做好商場的二維碼營銷?
1、應該在什么地方覆蓋二維碼?
2、貼出來的二維碼應該具備怎樣的誘惑力?
3、如何讓二維碼掃起來更流暢?
4、關注之后怎樣讓用戶有一個令人滿意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