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裝房,除了木門和防盜門,其余物品均是網上購買、線下安裝。當朋友們聽到網絡購物竟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均表示不可置信。確實如此,網上的優勢又一次顯現出來。
線上與線下孰優孰劣至今爭論不休,焦點在于線上能否能取代線下、線上與線下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是什么讓消費者對線上購物趨之若鶩,并且欲罷不能?實體店需要做哪些改進,才能與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暗合……這一系列問題讓人頭痛欲裂,也像一套連環鎖,找不到第一把鎖的鑰匙,后面的問題只好等待。
那就試圖解鎖。
線上購物為何吸引人?
便利,便利,還是便利。開始并未打算把裝房的事情全部委托到網絡,家居店關門早,平常五六點下班,等下班趕過去,剛好他們下班,所以只得等到周末。這么多時間耗費在路上和漫無目的逛店上,時間流得像白水,真是讓人心疼。在逛了N多實體店的N多品牌后,實在再無精力和時間比較與選擇,只得試圖到網絡上解決問題。
網絡的好處于在足不出戶,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可以一邊趕工程進度,一邊挑選合適的配件;一邊聽著音樂,一邊選著商品。外面炎熱似火,室內涼爽如春,再不用奔波在各家居店之間,讓人愜意異常。
當第一件商品在網絡選定后,以后就越發欲罷不能。
強大的搜索挑選功能。對裝房來說,不是專業人士,之前又毫無經驗,俗稱“小白”。所以進入家居店后,根本無所適從,只知道要買哪個品類的產品,比如地磚,但是品牌和品種根本沒有目標,也不知道怎樣選到合適的品牌和樣式。之前雖然向許多有經驗的人士請教,但真要實戰演練起來,現學的根本不夠用,只得聽憑促銷人員的介紹。而網絡剛好解決了這一難題,搜索功能強大,只要一輸入地磚,立即就有萬條信息供選擇,可按銷售、價格、評價、信用排序,能滿足各種要求。幾經研究和瀏覽后,對要買的商品就有了大概了解,很快鎖定了目標,再不似之前的一頭霧水。
價格的優勢再一次顯現。雖然現在許多品牌的官方旗艦店與線下實體店有意進行了錯品經營,但線上與線下的商品本質一樣,只是稍一改動外觀,或改一改貨號,就讓線上與線下有了區分。但線上的價格確實是讓人心動不已,同一款地磚線下售300多元一塊,而線上做聚劃算時只售到了90多元,如此大的價格差距讓消費者不得不轉身到線上。也曾問過線下的營業人員,為何價格差距這么大?營業人員的回答是,原來也賣過這個價格。之前擔心線上商品的真偽,現在官方旗艦店都會依托實體店售后服務,比如地磚,線上委托就近的實體店測量并出設計圖紙,也就是說,送貨售后仍是由實體店完成。
從線上到線下的路徑通暢無比。裝修的建材大多需要測量、出圖、送貨、安裝,許多線上品牌店在各地建有售后網絡,由當地工作人員跟進服務,還有通過天貓提供的“喵師傅”應用,商家與各地的安裝人員建立聯系,由當地專業人員上門服務,這類似于滴滴打車的搶單方式,商家發布訂單后,根據安裝距離遠近確實人員。因為有售后監督,這些安裝人員大多守時、和氣、也專業,省去了自找安裝人員的麻煩與煩惱。
對消費者來說,線上購買物品后如何到線下安裝使用這個難題已輕松解決。線上購物后,電商會安排送貨、安裝,有的雖然要收取部分費用,但消費者愿意為服務買單。
評價無敵。分享是樂趣,也極具參考價值。在購物之前,會習慣看看其他買家的評價,他們的使用心得值得借鑒。所以,買家的評價很重要。另一方面商家也希望從購買者那里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這能提升店鋪的等級和信用。所以,他們也極看中買家的評價。一次,從一家店鋪里購買了仿大理石臺面,在安裝時,他一再強調,他們會仔細安裝,如有問題及時提出讓他們改進,希望到時能給一個好評。賣家對評價的看中,促進了服務的升級。
無障礙退貨。在家居店購物,如果不合適,要舟車勞頓地退貨和換貨,有的拆開包裝后,商家以各種理由阻止退貨。而網絡退貨要比想象容易和方便得多。按裝修公司要求購入了燈帶和射燈,但規格不合適,只得退貨。發起退貨申請后,立即得到響應,只需付一點運費就可把商品退走,全程沒有任何障礙,這也更堅定了在線上選購商品的信心。
以上是線上購物的優勢,解開第一把鎖后,似乎還不能解決問題,問題的癥結在于實體店。
消費者又是如何拋棄實體店的?
在確定裝修方案后,首選到城中最大的家居購物中心選購商品。經了解才知道,現在的家居店大都以租賃的方式與品牌商合作,商家與品牌商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有的商家只負責收款,其他問題一概推到品牌商處,但品牌商只站在自己利益不受損失的立場上解決問題,根本不把顧客放在眼里,商家對此大多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看似商家的利益不受損失,實際上損害了商家的形象,無形資產的損傷更是千金難換。商家只看到了眼前的租金收益,對品牌的損傷置之不理,或者根沒有意識到對品牌的傷害。
一家大型家居商場五一期間在微信公眾號做抽獎活動,各種獎券不等。當抽到一張200元禮券后,在品牌商處卻以種種理由阻止使用,品牌商坦言,這200元全由廠方承擔,所以禮券不受待見。如果要投拆,品牌商揚言要減少自身的折扣力度,也就是說,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由消費者買單。
如此種種,引發了各種不快與麻煩。家居購物中心采取的是輕快好省的辦法管理商場,不承擔任何費用,甚至連地板裝飾都由廠商負責,資產輕裝上陣,看似減輕了負擔,實際上以喪失管理能力、對品牌的把控能力為代價。無獨有偶,百貨店的衰退也與此有關,由傳統的經代銷模式漸漸轉為聯營,進而是租賃,管理難度越來越小,經營能力卻越來越弱。家居中心如果再這樣經營下去,終會重蹈百貨店的覆轍。
除了經營模式的日漸式微外,家居中心還處處隱藏著各種障礙,讓消費者不得不小心前行。
體驗變成“難咽”。實體店的優勢是體驗,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現在生意難做,市場不景氣,由顧客盈門轉而到門可羅雀。所以,現在營業人員對顧客“高度熱情”。剛進入一家家居店,就有促銷人員圍上來,開始不停地問你需要什么,接著就有人見縫插針地向你推薦品牌,容不得你有半點喘息和思考的機會。過分熱情和一轟而上的推銷,讓消費者一時難以招架,甚至想盡快逃跑。
畫畫講究留白,裝飾講究留白,服務顧客也要用好留白。只知一味不停地向顧客推銷,全然不顧顧客的感受,這樣低級的促銷方式早該淘汰了。
預售真的好嗎?現在商家和品牌商喜歡用預售的方式銷售商品,這大概是從網絡促銷學來的。雙11天貓率先推出了預售機制,只需提前預交交定金即可,這可優化生產商的生產與庫存。但實體店的預售則要麻煩得多,一款衣柜做預售,要提前到店交定金,活動當日再到店選取樣式交全款,消費者的時間全用在往返途中。因此對實體店的預售實在是無法舉贊同票,不顧及消費者的時間和便利,只是“任性”地推廣活動,對消費者來說,這樣的促銷真是徒勞無功。
營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在哪里?家居產品品類專業化強,普通消費者需要專業指導。但現在競爭激烈,促銷人員恨不能一刻不停地向你兜售商品,主題詞就是“買買買”,硬性推銷讓人不厭其煩,但凡是涉及到專業知識,就大多糊弄過去。在定制衣柜時,設計師不專業,衣柜設計簡單粗暴,消費者要從頭學起,才能提出個性化的要求,否則只能定制一款根本不符合要求的衣柜。所以,在購買這類產品時,對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把鎖解開,看到了消費者對實體店失望的原因。后面的問題仍是問題,需要商家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終有一日將解開這套連環鎖。
“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現在商家急,急于要利潤、急于要銷售,表象就是不停地售賣、不停地提高銷售、不停地圖省事,卻無心鉆研商品知識、專業知識,提高內涵,粗放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讓商家只顧眼前利益,不能立足長遠發展,自身管理的薄弱,終將把消費者放走,讓消費者游到線上,越游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