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到家是連接商品與消費者的一種途徑,本地生活與互聯網相結合的趨勢下,社區消費商品可以通過快遞小哥送到顧客的手中,近兩年市場上的眾包物流公司也隨之多了起來,剛剛4月達達與京東的合作也從側面表現出了眾包物流要折戟社區O2O市場。
社區O2O眾包與O2O眾包
同城配送一直存在著市場需求,之前的外部環境不允許它的壯大,用雷軍的話說“風口”來了,眾包企業也就應運而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本地電商購物的需求等都是促生眾包物流的表現。
其實無論是平臺還是作為連接手段之一的物流,都是初始切入本地市場的第一步,只是各自擁有資源不同而起始站的位置也就不一樣,隨著發展的擴張最求更大的利益或者說是更少的虧損,向上下游延伸都是合理的。達達作為眾包的知名企業,曾經在遭遇“分手”后向平臺延伸,但卻不如人意。再看 京東到家,“到家”二字瞄準的居家市場,而京東到家的眾包的大爺大媽們視乎對其并不買賬,轉而眾包服務對接給了達達。社區眾包可以看做同城眾包的一個縮影,下文筆者以幾個幾個方面分析社區眾包到底行不行。
眾包配送與其本意背道而馳
眾包屬于共享經濟的一種,把閑置的配送能力調動起來,有配送能力的人可以賺外快,看似各取所需,但各自的需求卻很難達成共識。對于公司而言,既想把配送的效率提高又想花費較少的成本,這是很矛盾的。第一,如果本身沖著高收入而來,不錯的收入就會促其偏向兼職來做,那么眾包和專職是否還有明確界限?再看一些眾包的規則,定的都想對較嚴,沒有一個持續的配送質量保證直接影響之后能否接單的情況,這樣的循環是否會促使兩級分化,導致“兼”與“專”越來越走向極端。
由于高昂的補貼吸引了很多眾包配送員,但是持續的燒錢并不是生存的長久之道,當儲備金不會一直充足,而配送本身已經處于鏈條底端,其訂單需要依賴上游平臺,若其向上游延伸,觸碰平臺利益,平臺不會視而不見。若向下游延伸機會更少,恐怕上游也會平分奶酪。而如果還沒找出合適的盈利手段,補貼不能維持眾包公司是否會能拿出留住眾包員的福利,如果只求培養眾包員們賺錢的習慣要多久,不得而知。
當人們在阿里、京東這些電商購物時對配送時間的要求并不是特別苛刻,如果在全國性的電商平臺上購物,即使有幾天的時間差,大部分人也不會刻意挑刺,何況現在平臺推出的“次日達”“當日達”等快速配送的服務也有一定的消費門檻。更別說及時性相對更高的社區配送,如果是眾包,時效性也就沒有了保障。
“最后一公里”一直被視為快遞行業中最棘手的問題,曾經京東自建物流,也想把主干路成本較低的運輸自己來做,把“最后一公里”的毛細運輸外包出去,但電商末端配送與社區末端配送是有區別的,即使電商末端配送是個耗人力的活,但好在相對“集約化”,一個配送員可以包下一個范圍。而社區末端配送并不能達到這樣的一個量,即使有了這個量來做保障,那眾包是否也就是專職了呢。
社區眾包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很多大的互聯網企業都在布局本地電商,欲在線上線下結合的O2O上挖掘更廣闊的市場,幾大外賣平臺也有了各自的戰略伙伴,但社區O2O其實是被大家忽略的,也可以說是還沒有到那個點,來早了占著地方沒飯吃,來晚了都形成了自己的壁壘連湯都沒得喝。
在商業區和校園區中,都有比較規律的作息時間,這樣以來相對的配送時間也較為集中,這樣就為集約化配送創造了較好的基礎,在人員管理等方面也可以較好的做好管控。而到一般在家中,人們會生活的比較愜意,有其是單身或年輕夫妻這類移動互聯網普及程度高的用戶,時間規律自然相對不穩定,且單戶訂單的量也就不會大,相對的時間送餐時間也就不如校園、辦公區的時間界限清楚,那么“集約化”的程度自然不會太高。
如果當訂單較少的時候時候,那么就是“一單一送”,這樣的的配送方式是最浪費人力的方式,但如果初入社區市場,又不發避免。商家角度來看眾包可以完成任務,但配送質量難以保障,如果沒有補貼吸引眾包配送員,這樣賺的少且在配送于熟人之間,難免讓人有些不好意思。客戶角度來看,客戶需要的是在心里承受時間范圍內盡可能的快一些,當然具體商品類別還需具體來看,但眾包如果處于跑單次的狀態下,配送員的積極性不會太高。該階段不僅在用戶身上補貼,眾包配送員身上也是燒錢,在沒達到一個臨界點是量越大燒錢越多。
當訂單量可以達到合并配送的時候,眾包配送員跑一次可以帶走兩、三單這樣的補貼的平均每單的配送時間短了,相對單位時間的收入也就高了。除一些人群密集的大城市以及部分其他城市,整體上在新拓展的城市眾包開始做都是虧的,而且現在再想入局恐怕更是萬丈深淵。
當訂單量足夠,如何優化眾包團隊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的,系統的優化、調度優化等,在一個配送員跑一個路線的時候能隨時在路上‘提貨’、‘送貨’,當然這現階段這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不過借著這個理想模型出發,當眾包像它趨近時,眾包就不會只是有點閑工夫賺點閑錢,也會有足夠的專職人員來做,即使出發點是做眾包,到時候可能會事與愿違。
結語
眾包配送可能只是一個過渡產物,在不能一下子方方面面都顧慮全的情況下,眾包也許能解燃眉之急,但無論從平臺、商家哪個角度來看,現階段物流這一塊都是不盈利的,O2O在配送上本身是個燒錢的環節,現在的眾包補貼還在繼續,大企業賠本賺個吆喝各區所需。大媽們放著小曲悠閑的跳著廣場舞的畫面其實挺美。
文/李宏川 公眾號/電商耗子
- 該帖于 2016/7/16 10:3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