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市場是最精彩、最能創造奇跡、最具誘惑力、最士氣和誠信度最低、政府最無奈的市場,過去是“亂世出英雄”的時代,所以造成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和空前的繁榮,現在是“時勢造英雄的時代”,醫藥行業以強銷售力和執行力成為國內營銷的典范,在營銷的探索上對中國市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即使國家政策監管加嚴,醫藥保健品依然大有可為!在此,總結出醫藥、保健品營銷的六大秘訣與大家分享。
秘訣之一:會議營銷正在創新
在醫藥圈最會賣產品的應該是做會議營銷的朋友們,會議營銷的模式從深藏不露到現身江湖,其間長達近幾十年,甚至保健品企業的修煉功夫已經登峰造極,服務理念貼近人心,所以在近年贏得業界尊崇。
說會議營銷,因為會議營銷不是單純的一門功夫,而更像是一種系統理論,包括模式、服務和細節管理,以及每個企業厚厚的操作指南,會議營銷最終不過是“服務到位”四個字,但是就是這四個字使中國保健品企業為之苦苦鉆研。
會議營銷的核心就是顧客資源的收集、親情服務的到位、健康文化的傳播。而顧客來源有多種方式,包括(社區)義診、大型宣傳、廣告投放、醫療機構合作等,親情服務的內容可以說包羅萬象,主要的目的是走近顧客并取得顧客的信任,而健康文化的傳播也是為了銷售,但是根據國內對保健的認識和對消費者心理的準確把握,會議營銷已經超越了銷售產品的范疇,融合了電話營銷、體驗營銷、顧問營銷、心智營銷、專賣店營銷、數據庫營銷多種營銷的精華組合,成為服務營銷代表性的里程碑。通過會議營銷又先后衍生出餐飲營銷、旅游營銷等邊緣性營銷方式,但其主體還是以會議營銷的顧客收集——服務——健康文化傳播模式為基準。
從小型酒店到人民大會堂再到旅游勝地,會議營銷正一步步走出她的輝煌。但是很可惜的是以前的311模式,讓整個會銷陷入信任危機,嚴重“透支消費”,加上國家“四非”行動,目前會議營銷陷入重重困難!很多年會銷打拼的“大佬”也無力回天,現在逐步向新的營銷方式轉型!將來知識營銷、數據營銷、體驗直銷、旅游營銷將是會議行銷迅速發展的大方向!
秘訣之二:小眾媒體打天下——夾報也能贏市場
現在大眾媒體不容易做,很多人就采用了小眾傳播方式進行營銷,從來沒有哪個行業敢像醫藥保健品企業的小報“鋪天蓋地”的大場面,而且這種小眾媒體一直被其他的行業所沿用,汽車、房地產也做小報類的印刷品,但是就不愿意和保健品一樣雷同。很多行業在學習保健品行業,但是在面上卻一直自命清高,不屑于和保健品為伍,這充分證明了保健品行業的工具有效,這個思路在將來的醫藥行業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秘訣之三:具有本土特色的營銷——這是中國市場環境所決定
中國保健品行業的營銷,大多數人會認為“土”,就連做醫藥保健品策劃的很多“大師”一出口就是要學習什么國外的營銷,其實很多方法在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土地上養育的中國人的思想,有些時候真是對牛彈琴,當然這并不是否認國外的營銷方法,而是中國的營銷一定要以“本土”營銷為結合點,決不可照搬。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的營銷多么的本土,“農村包圍城市”、“小城市包圍大城市”、“華東戰區”、“華北戰區”……如果不是對國內市場有所了解,我們還以為又回到了戰爭時期;“游擊戰”、“巷戰”“蒙派”、“北派”、“川派”……就是這些老土的營銷方法;卻把本土保健品公司一年做到了十幾億,也沒有請國際公司做咨詢,大多來自本土的醫藥策劃團隊。
不過這幾年醫藥行業可不土:研發的隊伍除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是國家院士,讓人以為是核武器的研制;代言動輒就是世界名模、國際影星、花錢不少但是效果卻不敢恭維,小編覺得做策劃與其“東施效顰”不如實實在在,把握住產品的核心、產品的賣點、產品的渠道,才能成本小,效果好。
秘訣之四:產品要火爆——策劃很重要
很多醫藥經銷商總是打電話問“怎樣才能讓產品賣得更火,醫藥保健品火爆的基本的元素是什么?”,這關鍵還是要看策劃,作為保健品企業成功的三大要素;可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怎樣科學的銷售產品,有很多人不知道“保健品行業最大的問題是什么?”保健品最大的問題就是“夸大功效虛假宣傳”,如果保健品當保健品售的話是不是真的就銷售不出去了呢?
USP的發明到今天,也不是保健品的獨家專利,更不是什么秘密武器,可是竟然讓國人用到了極致,我們不得不反思,以前的市場,我們讓普通提高免疫力的產品竟然能“抑制腫瘤”,抗疲勞的產品能“改善性功能”…有的把“洗血”、“洗肺”、“洗腸”、“洗骨”這樣的“中國式叫賣”響徹媒體;還有“補血而且清脂”,甚至“清脂洗血排毒養顏凈腸”所有功能加在一起恐嚇,策略的主要作用是“核心賣點”,怎樣使產品具有強殺傷力,怎樣一下抓住顧客的心,這無可厚非。
但是市場不同了,消費者越來越理性,我們再說這個保健品能治各種各樣的病的話,他們已經不再相信了,國家也在嚴打了,因為他們也逐漸認識到“國藥的產品才能治病”,一下子市場變了,消費者心里變了,這就要我們的營銷思路也要跟著轉變!否則,也會水土不服,在吆喝聲中慢慢夭折。現在醫藥保健品的策劃思路急需轉型,一定會對國內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
秘訣之五:影視廣告要轉變---逐步走向說理性科普性
現在中國的老百姓都明白了,很多產品的廣告是找演員拍出來的,再去搞形式的廣告帶子效果可想而知,這似乎一下把影視片子都推到了“風口浪尖”,其實想想哪個品牌產品不找一個公眾的“代言”呢,只不過是說的內容不同而已,某補鈣產品曾使用老中青三代明星集體補鈣;中國的男明星好像都腎虛過,而女明星好像以前的肌膚都有問題……廣告代言在這里不再是品位和性格,而是一種過渡的炒作,其實我們可以把代言、證言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去過渡的“透支”,若依然按照規范式的思路走著,現在很多規定是不能有“明星”不能有“專家”也不能有“證言”,那么影視廣告必將走向一個新的方向,去年央視播放的蟲草火了,《養生堂》也火了。究竟是為什么呢?值得我們更多的學習和借鑒!未來的走向應傾向于說理性的傳播和科普性的教育為主導,誰轉型的快,誰將成為醫藥行業的大腕!
秘訣之六:時勢造英雄醫藥行業對社會的貢獻
大家都知道,過去中國最本土的保健品人士創造出眾多的營銷奇跡,醫藥行業曾經成就了無數“英雄豪杰”,曾經這個行業,有多少來自東北雪原,摸著石頭過河,高舉起中國市場的迎風旗幟,解決了上百萬人的就業問題,培養了一批批行業的精英,由于醫藥對終端、管理、策略的高度要求,每個企業在培訓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建立類似跨國公司“企業大學”的“培訓學院”,使企業文化的傳輸、素質能力的訓練迅速適應企業的要求!
目前中國有9000萬以上的營銷人,醫藥行業也有數百萬之巨,這些小企業不占用銀行資金,快速的流通對GDP的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企業的中堅力量對未來充滿著熱情和信心,如果在解決就業問題時更多考慮如何支持中小企業,合理規范市場,而不是一味的壓制和限制,如果不把這個行業當作出氣筒和瞄準器,相信中國市場一定會締造出嶄新的輝煌。
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嚴格,醫藥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規范,醫藥保健品已經走進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每年數百億的銷售額見證企業的興衰成敗,熱血沸騰的營銷人、策劃人和經理人還在這條路上蹣跚前行,展望未來,讓我們共同祝愿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