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到一篇報道,以HAY為首的北歐設計風家居品牌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消費者視野,它們并非為絕大多數人熟知,但在受眾群體中卻受到強烈推崇。從零售規律和趨勢來看,這也是人們對物質追求的意識以及對生活品質的定義提升后造就的結果。
而本文的主角同樣具有丹麥血統,作為一個小眾品牌,GINGER或許尚未進入到主流視野,但只要看一眼他們明亮的色彩設計立馬就會不自覺愛上,而這恰恰與HAY、IKEA之類的風格大相近庭,相反作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GINGER色彩鮮艷的印花圖案以及低齡的消費客群所帶來的觀感可能更易讓人聯想到英國品牌Cath Kidston。
色彩是GINGER的最大特色
創始人兼設計總監——Hans,是一個懷抱“童話大王安徒生”夢想的丹麥大叔。GINGER的設計靈感均來源于自然,無論是飛舞的彩蝶,綻放的鮮花,還是普通的一草一木,都能迸發靈感的火苗。
店中低調地呈現品牌故事
何為“小”?
該品牌給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而美”,與嘉里城的風格也不約而同地一致。大多數的家居生活方式類品牌都希望以大門店來展現商品,傳統家居類品牌開始紛紛撤出百貨商場,以全品類大面積店鋪進駐到購物中心時,GINGER并未隨波逐流,品牌的另外一家店選址在了高島屋百貨也可見一斑。
GINGER高島屋專柜
而嘉里城店雖然是品牌的首家購物中心專賣店,但面積依然不大。與如今流行的“簡約性冷淡”風不同,GINGER在相對有限的空間內,將琳瑯滿目的產品和豐滿的色彩盡可能地展現,填滿我們的視覺空間。
GINGER浦東嘉里城店面積并不大
GINGER的“小”還體現在其客群主要以兒童為主,店中除了一側墻面用于售賣成人服裝,以及一些通用的靠墊等家居產品外,很多產品都是為兒童量身定制,客群雖“小”,但瞄準的卻是如今極具潛力的龐大市場,不論是高島屋還是嘉里城,入駐這類高端社區店正是品牌精準選址的體現。
店中極小一部分成人系列產品
絕大多數產品都是針對兒童消費群體
GINGER還有一種特殊的“小”,在于其價格的低廉,第一次進店,其定價策略也是打破了我對這類設計師品牌的固有印象,兩位數單價即能買到店中的眾多商品,而其中最貴的“大件”也就在兩千左右。
此款躺椅已算是鎮店之寶,價格不過1990元。
何為“美”?
圖報中推薦的所有店鋪,必定是在裝修設計層面有所特色的,否則也難以用“圖”的形式進行展現。GINGER這個品牌首先是“美”的,色彩是其特色,運用得當就能打造出美感,同時,在整體店裝方面,品牌也會頗費心思地玩些小趣味。
專店的一側是相對傳統的燈箱畫
豐富的色彩彰顯品牌特征
專店另一側由于有消防栓
聰明地用寵物雕塑進行裝飾
如果說HAY這類品牌的設計在于“形”,那GINGER的設計則更在于“色”。陳列方面,與Modern House、Landy Candy這類通過造型擺放打造視覺美感的方式不同,GINGER更多是通過產品的圖案配色來營造氛圍。道具本身相對樸實簡單,單個產品抽離出來看也難說出挑,但當所有的產品、道具、背景墻等結合在一起,就打造出了GINGER濃郁的異域風情。
GINGER的店鋪陳列
由于面積有限,因此GINGER的“美”還在于軟裝的每個角落,品牌極力打造出居家感受,營造溫馨氛圍的同時,少不了對色彩的運用和填充。
GINGER的軟裝從墻面、地面、沙發、櫥柜等
無一不體現出品牌特色
GINGER的“美”還表現在一種包容感,我們在店內可以看到品牌與其他設計師合作的手作產品,只要是風格得當,能夠將產品線更為完善,相信GINGER也不會舍棄這種大多數家居生活方式類品牌都會采用的合作模式。
合作設計師的飾品也在店鋪中展示售賣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在店中放置的宣傳卡,著重介紹了其產品的安全、耐用、環保、衛生等特性,與其眾多產品面向兒童相關,彰顯責任感。
精心制作的宣傳卡片
更多是介紹品牌的“可靠性”
嘉里城本身是一家有品位的商場,精挑細選后,常見“有趣”的品牌入駐,而商場對店裝風格的嚴格把控,也讓店鋪呈現出很多可借鑒的方面。GINGER作為一個歐式又帶有東南亞風情的特色品牌,其本身的小眾性就與嘉里城相得益彰,讓我看到了零售領域少有的純粹,也希望該品牌能夠繼續追隨自己的精準定位,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