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一篇內容,關于久光品牌logo布局的:專柜logo放這么高真的好嗎
對了,現在看看有些觀點我也是要自我修正的,但不高興說了。
所以之前有朋友問我征集稿件出書,還是婉言謝絕了,畢竟我此時此刻的想法可能干了這杯星冰樂后就不一樣了,我可不想看著自己過時的想法公然“售賣”。
回到剛才的話題,對于那篇logo的文章,有個以前做品牌的朋友很疑惑地問我:研究這些有意義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術業有專攻吧,如果“美”這件事對我們人類的精神層面和生活層面是有意義的,那研究研究logo怎么擺放也就有意義了,這其實和馬路上用什么顏色的垃圾桶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某商場的朋友和我說:他們對品牌裝修的圍板要求特別高,有的甚至要改3稿才肯“放行”,供應商肯定恨死他們了。
我說:供應商表面上肯定恨死你們了,但遇到同行還是會稱贊你們的專業和精益求精,最終他們也會滿意自己呈現的效果。
這種小小的“工匠精神”,在我剛入行的時候就體驗過了,那時:
我們會對品牌的燈箱海報進行審核,提出修改意見,例如是以產品為主,還是以模特為主,logo的大小和擺放位置,字體的大小,材質等等,直到審核通過為止;我們會審核品牌員工的制服、品牌柜內布置的美陳……管控賣場的陳列、出樣、庫存、衛生等狀況……這些都絕不僅僅是走過場。
也許你會說,這不是一個商場營運最基本的日常事務嗎?但要知道,我們并不是營運部門,這些小事,涉及到的是招商、營運、設計、營銷等各部門的通力協作。
然后是職能的改變,我們不用事無巨細,伴隨而來的,正值傳統零售行業下滑開始。
這不是巧了嗎這不是?
其實兩者并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冥冥中讓我懷念過去精益求精的時光,也是對實體零售鼎盛時期的緬懷。
如今購物中心越開越多,水平也層次不齊。
看到對形象等各方面要求高的商場,心里默默給出無數個贊,送出游艇100艘……
這些店不一定業績都好,但一定會讓人感受到強大的生命力。
題圖放高島屋,工匠精神的代表。
THE NEW LIFE STYLE for 60's
專為60后開辟的“適老用品體驗店”
不管業績怎樣,這種事情讓人覺得是有價值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