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辦事,回來方才有空刷一下朋友圈,世界變了,整個朋友圈只有女排,我們贏了。闊別12年,當這一塊圓溜溜的金色獎牌再次回到中國女排的手里,包含的是學習,探索,融合和堅忍不拔的精神。作為零售人,看著女排的種種,不禁熱淚盈眶,女排的起伏史就是中國零售的發展史。
學習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開端,國內百廢待興。中國經濟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傳統的供銷社,百貨已經不能適應新的人民需求。長時間的供不應求,導致了顧客求商家的現象。
中國的零售人總是不乏遠見之輩,面對巨大的市場缺口,睜眼看西方,1981年4月12日,中國第一個超市-廣州友誼商店自選超級商場開張,以胡潔君(時任廣州友誼商店自選超級商場經理)為代表的零售人將西方超市理念率先引入中國,貨架、手推車、購物籃、打碼機,一樣樣稀奇的東西引發了國人購物熱情,開業當天商場限流。是的,學習,零售人的品質。
探索
隨后,供銷社逐漸淡出國人視野,新型的百貨,超市不斷涌現。以王遂舟為代表的零售人開創了輝煌一時的鄭州亞細亞百貨商場。營業員的標準,迎賓小姐,公關小姐,缺貨登記,微笑服務,顧客是上帝,不滿意退錢換貨,每一樣服務理念的提出都在沖擊著國內老而渾邁零售界。雖然亞細亞早已經從我們的記憶里消失殆盡,可是他所提出的服務理念正在被后輩的零售人一 一踐行。是的,探索,零售人的精神。
不屈
20世紀90年代,第一家外資超市沃爾瑪入住中國深圳,隨后外資像洪水一樣源源不絕,家樂福,樂購,歐尚,卜蜂蓮花,麥德龍......曾幾何時,我們回首,諾大超市業,盡然沒有一家可以與外資匹敵的品牌。國人去購物,首選外資,這段時間國內零售人其實是自卑的,痛苦的......國內零售之殤。
進入21世紀,市場經濟越來完善,國人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而我們的零售人經過長達十年的被壓制,在痛苦中學習,等待破而后立。1998年京東創立,1999年阿里巴巴創立,2001年永輝創立,2001年人人樂進入中國連鎖百強,2004年蘇寧電器上市。中國人的零售企業正在慢慢覺醒,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商也在這時萌芽,成長。是的,不屈,零售人的精神。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零售人已經完成專業知識的積累,并在積累中進步。此時的我們已經有了無論是全國范圍還是區域的能夠承擔國內零售業的實體零售,永輝,華潤,物美,萬達,華聯,大商,蘇寧,國美......還有在電商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阿里,京東.....
當然還有外資樂購的退出,家樂福的巨變。此時的零售人,應該可以像今日的女排一樣,挺著胸脯對先輩說,我們不輸,我們在努力。
斗爭中融合
如今的零售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電商的發展在不斷的侵吞著實體零售的份額,雙方沖突不斷。我們不斷的聽到實體零售門店關店的消息,也不斷的聽到實體零售在試圖走向線上,當然電商企業也在試圖立足線下。他們中的典范有蘇寧,大潤發,京東,阿里,天虹,大商......還有我們不斷探索的O2O。實體和電商,由最初的對立,斗爭正在開始走向融合,線下從未如此認真的對待電商,電商也從未如此認真的尊敬線下。是的,我們斗爭,但是我們也在融合。
突破,走向新零售
在新的路口,這一代的零售人,繼續保持著學習,探索,堅韌,創新的精神。在嘗試著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期望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也許這次,我們的零售人將走在世界的前列,因為他們不拘一格,從人才都商業模式。我們很高興的看到實體大商啟用原電商京東的劉思軍做總裁;我們也看到滴滴,天天果園,再生活,愛鮮蜂,瓜子二手車等在各種領域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還看到支付寶,微信支付,智能快遞柜等在零售業服務上的變革。是的,雖然有失有得,但是這一帶的零售人在試圖突破,而未來必將突破。女排今日的勝利,讓我們牢記女排精神,這一帶的零售人應挾這一精神,學習,探索,堅韌,創新走向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