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了盒馬鮮生、生鮮傳奇、廚鮮生等生鮮店之后,首先對這些企業的經營者們不斷創新,大膽嘗試的精神無比欽佩。零售的發展就是需要千千萬萬善于創新、勇于創新的勇士們的不斷創新擔當。特別在當下,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零售行業面臨著許多困難,面對著諸多挑戰,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的出路,就是需要變革創新。
欽佩之余,靜下心來慢慢思考,對這種創新的生鮮經營模式,也就是只是把簡單的經過分揀的菜、果搬到店里來的生鮮模式,感覺有些擔心:這種店有優勢嗎?這樣做生鮮的優勢在那里?這種店的市場發展空間會如何?生鮮品的流通渠道會有那些變化?我們探討生鮮品的超市化經營是為解決顧客的那些方面的需求?是為了解決便利?還是放心?還是快捷?還是品質?做生鮮店應該從哪些方面切入?
成本是決定創新成敗的關鍵:
選擇任何一種業態也好、模式也好,是否具備成本優勢是最終決策的第一要素。任何不具備成本優勢的商業形式絕對沒有任何選擇和存在的價值。當然優勢是相對的,也不能僅看當前。
觀察這幾家生鮮店,基本是把現在在集貿市場、夫妻店、提籃小賣銷售的菜、果、肉、蛋搬到了我們的生鮮超市。對比被我們的替代者,我們有成本優勢嗎?試想現在房租、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已經是超市面對的巨大壓力,如果再延伸發展生鮮配送中心、分揀加工等有關環節,如此的加大成本,我們還有優勢嗎?試想,這些環節在個體經營、集貿市場是以無成本或低成本從事的。兩者的對比,成本巨大者還有優勢嗎?
菜、果、肉、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商品品類,不確定的因素非常多:種植因素、天氣因素、季節因素、流通因素、運輸因素、分揀因素;在貨源、品質、價格、損耗等各方面的把控非常困難,難以形成穩定,因此也就難以形成穩定的顧客關系。
大賣場、超市引入生鮮的初衷,是為了集客,不是為了盈利,我們現在專開以生鮮品為主的店,其盈利點來自哪里?
食品安全問題是社會問題不是零售企業自身能解決好的問題:
可能我們在思考的是要打食品安全的賣點。我認為農產品的食品安全,是一個社會問題,是要靠政府解決的問題,絕不是靠一個企業就能解決的問題,最起碼也是要由地方政府在一定區域內下決心治理解決。如化肥、農藥的控制,土地的恢復。一個流通企業是難以做到的。
目前,政府已經在下決心解決農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政府一定會像解決假冒偽劣商品一樣,解決好食安問題。20年前開一店,可以打著質量放心的招牌,就可以很好地吸引消費者。今天,政府的監管,市場商品已基本是質量放心的。今天,再打質量放心的牌還會影響顧客嗎?因此,食安問題不是長期的賣點。
沒有挑選余地及購物體驗的模式顧客喜歡嗎?
由于生鮮品銷售時,在鮮度、口味、感官等方面的特殊性,其顧客在購買時的挑選,是非常重要的需要。
超市提供的菜、果,不會有挑選性,特別像社區生鮮超市,更不會提供商品的對比挑選,只能滿足基本需要。我想這樣的經營模式,難以為顧客所接受,顧客還是會選擇有更多挑選的集貿市場、街邊市場。
購物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人與人的交流應該是購物過程的一種良好體驗。無體驗的購物不是一種良好的購物方式。以上問題都在檢驗顧客的接收。
賣場、超市十幾年的生鮮努力,在打集客牌,微利或無利經營的情況下,目前的市場占比尚且如此,如果生鮮店把生鮮做成主力商品,利潤點來自哪里?
未來一段時間提籃小賣仍然將是生鮮的主渠道:
就業問題在很長時間始終是中國政府面對解決的首要問題。每年800—1000萬的新增就業人口,城鎮化戰略帶來的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口向經濟發達地區的流動,都需要就業渠道來消化。
在目前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的情況下,自主就業是重要渠道。在這其中,只會有極少數的人進入高大上的領域,大部分普通民眾只會選擇低端的自主就業。我想個體經營、提籃小賣絕對是政府要支持、扶持、幫助、引導的,也是必須要這樣做的,減免個體稅收就是一個重要信息。
如果大家留意集貿市場,現在大量的年青一代在觀念上有很大變化,對原來不屑一顧的買菜等小生意,現在普遍接受。在我們家附近的一個市場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學生在賣菜、果,也是很會做生意。
所以無論從社會需要、解決就業、農產品特性、市場需要來看,集貿市場、提籃小賣冷將是生鮮的主渠道。
作別人不能做的,做別人做不了的是選擇生鮮創新模式的重要原則:
由以上的分析,是不是生鮮店不能做?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關鍵是目前做生鮮的定位是不合理的:我們不能和集貿市場、提籃小賣做一樣的生鮮,那樣是無優勢的,無空間的,我們做超市化的生鮮店就是要做別人不能做的,做別人做不了的。
做生鮮超市不應把簡單分揀的菜、果作為主力商品,那樣的話一是無優勢,二是無利潤空間。既然選擇以超市化的模式做生鮮店,就應該往深里做、往細里做、往精里做、往高處做:凈菜、配菜、半成品菜、熟食、家庭廚房、現場加工、家庭大廚等,形成有特色、有優勢、有利潤空間的生鮮經營模式。
滿足顧客品質化的需求,是發展生鮮店的根本目標:
做超市化生鮮店應以滿足顧客品質化生活需求為基礎。超市發展始終以引領消費為前提。我們發展生鮮店就要研究、提升顧客品質化的生活需求。
所謂品質化生活就是要提升顧客的生活質量、豐富顧客的餐桌文化、減輕顧客的廚房勞動、增強顧客的飲食營養。用我們生鮮超市豐富、品質、口味的商品,使顧客飲食生活、餐桌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在這其中,我們發展生鮮超市大有可為。
業神零售創新顧問 鮑躍忠
201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