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網站看到一篇文章,如下:
據顯示,我國快消品市場總規模在 1.8 ~ 2 萬億人民幣之間,由于供應鏈中間環節繁雜、終端門店量大卻小而散,出現了不少垂直快銷領域的企業服務公司。市面上眾多公司均從不同環節、角度切入。2012年起,位于杭州的500mi也一直在該領域探索。
可以說,500mi是一家典型的阿里系創業公司。CEO 李杰(花名葉孤城)原是天貓首席構架師,在阿里的十年間,參與過早期淘寶研發及天貓商城的架構工作。
模式上,成立至今500mi共經歷過三次大的轉型。起初,500mi完全自營,為中小便利店提供貨源、倉儲物流、電商解決方案等產業鏈服務。由于模式過重,后來500mi由自營向加盟制轉變,通過“云超市”和“批發站”兩個產品,一面對接 C 端用戶和便利店,同時搭建了一個快銷品批發平臺,為便利店供貨。
葉孤城告訴36氪,今年6月他們的業務導向又發生了變化。“雖然之前就做 SaaS,但我們的策略是讓適合的商家加盟到我們的整個體系中來。但現在我們想把產品開放給更多用戶,用賣軟件的思路實現規模化。”
目前,以中小型便利店為核心,500mi能提供的具體產品包括門店 O2O 電商系統、B2B 批發商城以及全渠道的供貨商業務系統等。
從行業競爭角度看,市面上的快銷類 SaaS 軟件并不少。從葉孤城的個人背景來看,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 500mi 的護城河是在技術方面,但葉孤城本人并不這么認為。
“可能前期我們的技術在體驗上會有優勢,但這種壁壘并不是絕對的。相反,我會覺得在快銷領域,實操性經驗才是最大的門檻。”據了解,為深入快銷行業,500mi自己也開了多家實體便利店,希望在實踐中找出中小超市最需要被改善的地方。
除了針對便利店的標準化產品,500mi還會為中大型商超提供系統定制服務,這也是當下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據了解500mi已于2014年實現盈虧平衡。
根據團隊提供的數據,四年內 500mi 已發展了 40000+ 網店,覆蓋了全國 150 多個城市,其中供貨商 500 多家,平均一家供貨商帶來 80 個網點。團隊曾于去年獲得過來自賽富的 A 輪融資,現已開始接洽下一輪。
原載36Kr
想咨詢問一下,這種模式真的適合連鎖商嗎?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實質性的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