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社會與零售市場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但這個動蕩變幻的時代必能孕育未來成熟市場的霸主。
當前中國的零售市場還屬于一個不成熟市場。所有的東西都在劇烈的變動之中,對這個變化過于保守或者冒進都會被市場淘汰。昨天還是非常成功的模式,突然直接在今天就慘敗了,如沃爾瑪、家樂福、樂購這些昔日的零售巨頭,在中國市場上步履維艱,甚至退出;還有一些明明是跟隨著市場變化的腳步,卻發現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此起彼伏的電商創業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是中國零售行業的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必然,也是當前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
一方面,中國零售行業雖然已經發展將近四十年,但是相對于歐美成熟零售市場還是落后的。當前中國零售行業仍然處于學習西方的歷程中(具體在筆者另一篇文章中有論述),雖然在生鮮方面做了適應中國消費者生活習慣的創新,但整體模式上并不成熟,還處于粗放式管理階段。中國零售行業正處于一個由淺入深、由粗及細的學習西方的節點上,只是這個階段學習目標由歐美改成了學習日本,由被動學習成為主動學習。
另外,中國現在正處于激烈的城市化階段,其中帶來收入、生活習慣的變化將深刻的影響著零售市場。城市化伴隨著收入的增加和消費的升級,將更加關注消費的質量和享受。沒有跟上這個潮流,就沒有發展機會。但是,如果看不到這個過程中的問題,也會勞而無獲。
但是,最為關鍵的是要看到這個過程中的復雜性。由于中國國土的遼闊和人口眾多,中國社會上充滿各種的復雜性,城市化歷程也是一樣。中國的城市化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農村人進入城市打工,另外就是原來的農村區域劃到城市,原來的農民被動的成為城市市民,這兩種模式對零售市場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其衡量指標主要是收入水平和消費意識,但是收入水平和消費意識不是同向的,這與消費者的素質密切相關。
對于農民到城市打工還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大學畢業、創業等進入城市,一種是到城市打工的。對于前者,收入比較高,消費能力比較高;尤其是素質比較高,所以在消費意識方面注重生活選擇品的消費,更關注消費品的質量和生活享受型的消費。
對于到城市打工的農民,用于消費的部分比較低,銷售能力低。尤其是素質比較低,所以對生活選擇品的消費有限,也只能追求非常有限的生活享受品。
以上主要影響零售市場的區域部分。在第一類人居多的區域,大可以大力發展現代零售行業,滿足這部分人追求生活享受的需求。但是對于第二類人密集的地方,最主要還是最好基本的民生行業,可以發展部分低端的生活享受型行業。
對于原居住區域直接劃為城市的農村,雖然這部分人在轉化過程中獲得可觀的收入,甚至在未來也能保持較高的收入水平。但是受原來生活習慣的影響,消費意識還是以生活必需品為主,對生活享受品的消費能力有限。
這主要影響零售市場的時間變化,當這一類人的下一代成長起來之后,消費意識也會向生活享受型上傾斜。
所以,任何只考慮當前形式獲取優勢,沒有研究市場變化的,終究會被淘汰。作為企業,一方面要迎合當前情況下的市場情況,獲得生存。另一方面,不斷研究市場變化,尤其是把握市場變化趨勢,通過不斷的自身改變迎合變化中的需求。最終在市場成熟時,占有一席之地。
農村人進入城市,這個過程在變緩,但仍非常激烈。進入城市后的農村人,在生活消費意識上逐漸與城市生活接軌,主要是享受型,對生活選擇品的消費比例增加,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是對零食行業影響最大的,也是最需要我們關注的。
進入城市后的農村人分化,農村人進入城市主要有兩個途徑,在城市工作后落戶,原生活區成為城市。對于前者一般消費水平比較低,而后者較高。在抓這個機遇的時候,一定要看到這一點,避免進入陷阱。
當前中國正處于這一變化最為激烈的階段,預期經過一代人的時間,除了進入城市打工的部分外。其他的各個群體都會穩定下來,而且進入城市打工的也會顯著減少。這時中國社會逐漸穩定下來,中國的零售行業在經過學習、完善后,也將走向成熟。
所以,對零售行業來說,這一代人的時間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誰能堅持挺過這個階段,好好利用這一段時間學習、完善,必能在未來零售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引領中國乃至世界零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