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品陳列角度分析中國當前的超市危機
這也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人口密度高的日本,以小而精致的小陳列為主。而在地廣人稀的歐美國家,則講究大量的堆碼陳列。
小陳列的額特點是精美,容易引起人們注意,刺激購買,而且陳列單品較多,可以在單位面積上獲得更大的陳列效果和收益。日本人口密集,單位租金成本很高。而從人們生活習慣將,日常購物也是以少量多次為主。所以適用這樣的小陳列技術,既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又可以增加收益。
但是在歐美國家,居民購物以少次多量為特點,一般是一次購買一周的生活用品,采購量比較大。而且,超市一般位于郊區,單位面積租金較少。采用這種大面積鋪貨式陳列一方面滿足顧客多量的購買,另一方面,這樣的陳列比較簡單,節約人力成本,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商品價格吸引顧客購買。[A1]
這些超市巨頭進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超市管理模式和運營經驗,但是,具體市場的不同也給其本身和中國的大超市帶來了災難。我想,這也是現在包括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賣場陷入危機的根本原因所在吧。[A2]
不過好在一些有遠見的中國零售專家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去思考、探索解決之道。也去關注日本,學習日本的陳列技術。我相信再繼續幾年,中國的超市行業必定能在這些有遠見卓識、而又勤懇務實的人的帶領下,走出寒冬,進入正常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