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年一度百貨業盛事「周年慶」在本月初已悄悄開打,百貨業是一個季節敏感度非常高的行業,主要原因來自于消費習慣與節慶有著緊密關聯性,各國重點節慶不同,歐美國家著重操作感恩節及圣誕節檔期,反觀臺灣節慶相較于歐美國家多元,不間斷的節慶布局搭配銷售營銷檔期,觸動消費者消費、消費、再消費,一起瞧瞧特殊的百貨行事歷,如何搶攻女性錢包。
一般而言,我們對于企業依據年度計劃設定營業目標并不陌生,特別的是百貨業是一個對季節與節慶敏感性高的行業,消費行為與節慶有著高度關連性,因此百貨公司營業目標及營銷檔期,緊扣各大節慶進行滾動式規劃,而百貨產業鏈中上游服飾制造商生產期程,也需與百貨有所配合。像是春裝上市的3月及秋裝上市的9月,洽逢遇上百貨淡季配合改裝期,提供給消費者新的購物空間創造消費誘因;而7、8月及1、2月則碰上暑假及農歷過年旺季,可以加速過季商品去化速度,而整個流行趨勢也可以與歐美時裝周的期程有所呼應。
而女性朋友最關心的保養品,屬于折扣較少的商品,因此當百貨公司擴大操作化妝品促銷方案時,非常容易得到消費者關注。廠商于3、4月推出春夏彩妝及保養品商品,在盛夏來臨前的5月為美白防曬商品采買高峰期;于9、10月則推出以保濕為要求的秋冬彩妝及保養品商品,而冬天來臨前的11月為另一波采買高峰期,消費周期創造的采買旺季,配合百貨年度兩個重要檔期母親節及周年慶擴大操作,透過化妝品促銷作為主打商品創造聚客力,讓百貨公司在周年慶營業額不斷創下新紀錄,這也是我們荷包不斷失血的原因了。
觀察近年臺灣百貨業發展,可以發現百貨公司由一開始單打獨斗到打商圈戰,透過形成百貨商業聚落創造集客力;而連鎖百貨業家數市占率亦逐漸上升,代表百貨零售朝向集團化與連鎖化發展;而集團化連鎖化的優勢再于提高商品通路的議價能力,然而品牌重復性高,也導致臺灣百貨業趨向同構型發展,進而延伸消費新鮮度降低及商品削價競爭等疑慮。因此各百貨鎖定自身目標客群,依循特殊的百貨行事歷,發展多元的營銷活動,在同業競爭激烈希望走出自己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