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O2O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人人都不愿意提的名詞,很多原本做O2O的創業者,如今都不提自己是O2O,只說是互聯網+。創業者們實際上仍然是在干著O2O的事情,之所以不敢提不愿提,無非就是一提O2O,投資人就被嚇跑了。那么,是什么導致了O2O出現了這樣一種人人避而不談的現象呢?當前的O2O發展現狀則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現狀一:巨頭合并仍然在延續
去年O2O行業的合并現象可謂層出不窮,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點評、攜程去哪兒等垂直巨頭紛紛走向了合并,而到了今年,這種合并仍然在延續。先是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走到了一起,隨后又傳聞百度糯米與美團點評也將走向合并,只是因為股權問題尚未談攏。
表面看來,O2O合并是好事一件,大家可以一起稱霸市場,但是在O2O合并的背后卻暴露了行業的尷尬:燒錢不可持續,盈利仍然遙遙無期。滴滴出行、優步中國就不用說,去年融資的幾十億美金早已燒完。而美團點評、百度糯米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尤其是百度糯米,它已經成為了拖累百度財報的第一選手。
面對O2O行業巨頭們的盈利尷尬現狀,投資人如何能夠相信一家O2O創業平臺能夠給自己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
現狀二:倒閉潮依然此起彼伏
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O2O倒閉潮就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習以為常的現象。而到了2016年,餐飲O2O諸如愛私廚、小e管飯、大師之味,生鮮O2O諸如美味七七,汽車后市場O2O諸如車易拍、博湃養車,醫藥O2O諸如藥給力等仍然前仆后繼地倒在了血泊中。
大多數倒閉的O2O公司都是因為資金鏈斷裂,缺乏后續資金補充。很多人都把創業融資當成了一種必然過程,能拿到融資就活,拿不到融資就死,而并不管公司是否能夠實現盈利,這正應驗了那句話:“不賺錢的創業都是耍流氓!”
那對于投資人而言,既然你們想要耍流氓,那就讓你們去耍,我不給你錢,看你還怎么牛哄哄。
現狀三:互聯網最大規模離職潮也出現在O2O
其實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人的心態往往都比較浮躁,離職本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很少有哪一個行業像O2O一樣,幾乎O2O所有細分行業中的企業都在大規模裁員。
7月份,來自《中國經營報》的消息稱,愛鮮蜂正在大面積“勸退”員工,將全國1100人左右的規模縮減至700人左右,涉及市場、運營、客服、物流和產品等部門,裁員幅度超過30%。隨后e袋洗更可怕,甚至有消息稱e袋洗北京將裁員60%,盡管隨后e袋洗立即向有關媒體澄清并沒有這回事,但是據《網易財經》等多家媒體報道稱,e袋洗的拉勾招聘事有蹊蹺,裁員風波并非空穴來風。
也就是說裁員已經成為了O2O們度過寒冬的共同選擇,如此大規模的員工被迫離職,必然導致整個行業流傳出一個聲音:O2O真的不行了,到處都在裁員!
由此看來,整個O2O行業的景象可謂萎靡不振,難以支撐下去的平臺就直接倒閉,勉強能夠維持生計的平臺也需要依靠裁員過冬,即便是O2O行業的垂直巨頭也紛紛抱團取暖。
那么,O2O行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慘狀?
一、火也全民創業,敗也全民創業
這個地方劉曠必須要糾正一下,我并不是反對全民創業,而是大力支持全民創業。O2O之所以能夠迅速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躥紅,成為資本市場和創業者心中的香餑餑,就是因為其技術創業門檻低,導致各個傳統服務業都掀起一股O2O創業潮。以至于在很多創業者看來,我開發一個APP或者申請一個微信公眾號,我就可以打造一個O2O平臺,越來越多各個層次的人群都涌入到O2O來創業,將O2O創業推向了頂峰。
在這股O2O全民創業浪潮中,太多毫無社會工作經驗的大學生、缺乏互聯網思維的創業者們加入到了這場戰斗中,并不是說這類人群創業一定不會成功,但是這類人群創業的失敗率卻要遠遠高于那些擁有豐富社會資源和經驗的創業者們,無形之中O2O的創業失敗率就成為了互聯網創業之最。
此外,由于O2O涉及到了房產、汽車、教育、醫療、生鮮、按摩等等各項生活服務,波及到的行業也遠遠高于其他互聯網創業領域,其倒閉的平臺自然也是最多的。但是人言總是可畏,當O2O倒閉的創業平臺越來越多的時候,它就像瘟疫一樣開始蔓延。看看火爆的房地產市場,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并不是資本市場真的寒冬來了,而是投資人被這種O2O瘟疫給嚇跑了……
二、競爭驅使O2O創業者們不得不燒錢,不燒錢會死得更快
有很多人都人云亦云地把O2O創業者失敗歸結于是盲目燒錢,劉曠個人并不這么認為。都說創業者們拿到了一筆融資,有了幾個小錢就開始得瑟,然后就開始講排場,不排除個別創業者會有這種現象出現,但是那畢竟只是少數。實際上,大多數的創業者融資之路都并非一帆風順,他們都深知錢來之不易,恨不得把一塊錢撕成兩塊來花,他們怎么還可能舍得大手大腳花錢?但是O2O行業燒錢現象卻不可否認,究其原因,也是有多個方面的原因。
我們先從高薪用人角度來看。對于一家創業公司來說,他們在招聘方面實際上是處于劣勢的,由于很多高新技術人才都瞧不上創業公司,他們往往都會選擇阿里、騰訊、華為等大公司,那么創業者無形之中就會面臨真正人才的匱乏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怎么辦?創業者只有拿出高薪水來吸引更優秀的人才。
然后我們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O2O創業,腳踏實地做好服務并沒有錯,但是當別人都在瘋狂搶奪市場的時候,你怎么辦?難道就坐等競爭對手把市場都吃得差不多的時候,還在那埋頭做服務?固然,做好線下服務是根本,但是口碑建立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培養過程,如果不跟競爭對手爭奪市場,被其吞并只是早晚的事情。既然爭奪市場,燒錢自然也就免不了,更何況很多消費者也是需要用“錢”砸廣告來推動其消費的。相反,我倒認為不燒錢會死得更快。
終歸而言,并不是創業者們盲目燒錢,而是他們在這個時候不得不燒錢,競爭必有死亡,但不可把原因歸結于是“燒錢”。
三、偽需求只是借口,時機未到倒是有幾分真
于是,又有很多人把O2O創業失敗歸結于是客觀原因,因為這個服務本身就是一個偽需求。在電視機沒有流行之前,估計當時很多人也會認為這個東西根本就沒有人買,它就是一個偽需求;而今天火爆的人工智能時代,實際上幾十年前就已經有很多公司在開始研究人工智能了,但是那個時候為什么沒有流行起來,而到了今天它才開始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難道當時的人工智能就是偽需求,今天的人工智能就不是偽需求了?其實,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拿上門按摩這件事情來說,在二三線城市,人們對于他們的接受程度并不高,甚至很多人對于“安全”問題提出了質疑,在這些城市,上門按摩也就成為了一種偽需求。可是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些一線城市,用戶對于上門按摩的認可度、接受度卻普遍要高于二三線城市,這是為什么?
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導致了城市居民對于一些事物的認識、認知不同,但是久而久之,當北上深這種上門按摩服務成為一種流行趨勢的時候,二三線城市的一些居民對于這種服務業便會慢慢接受。因此,我并不認為是O2O服務是偽需求,而是沒有在恰當的時間、地點,找到恰好需要該服務的人。這就像兩個朋友跑去非洲賣鞋的故事一樣,一個人跑回來說那里的人都光腳,不買鞋穿,也就沒有市場;另一個人卻跑回來說那里的人都還沒有賣鞋,市場非常大。
四、創業者們也不想同質化,而是沒辦法
很多所謂的行業分析師,一分析O2O失敗的原因,就異口同聲地發出教訓的語氣:“同質化太嚴重,這幫人就不會搞點差異化嗎?”那么,我反過來問下這些所謂的大師們,請問怎么搞出點差異化來,我估計這幫人都會啞口無言。
要想搞出點差異化來,并沒有那么容易,它需要在創業路上不斷地摸索,這個是書本上學不來的。再加上O2O每一個行業的競爭對手本身就多如牛毛,好不容易發明個新玩法、新創意,沒多久就會被競爭對手所模仿學習,很快也就同質化了。
沒有哪一個創業者不想突出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來,但是光耍耍嘴皮子,誰不會?要真正做到差異化,然后憑借著差異化在O2O這樣一個并沒有太高技術含量的創業領域迅速領先競爭對手,真的難于上青天。
置之死地而后生,O2O的市場機會其實才剛剛到來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這樣,當大家都盯著它的時候,反而很少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起來,而當大家都忽視它的時候,這個時候反而有些創業者借此崛起。也許這個時候超過99%的人都不看好O2O,但是我認為在經歷了前面數以萬計的創業者燒錢培育市場之后,O2O的機會真正來臨了。
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中國的傳統服務業、傳統農業、傳統制造業等每一個傳統行業。而O2O是互聯網+服務零售業的一種最佳表現形式,就連馬云前不久也在阿里巴巴的云棲大會上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馬云提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
未來的服務業、零售業,線上線下一體化已經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O2O必將成為一種常態。但是面對當前哀鴻一片的O2O怎么辦?它怎么承擔這種歷史責任?我認為,在這股O2O創業熱潮褪去之后,O2O的機會正在全面到來,它喚醒了整個傳統服務零售業,并將呈現以下三大趨勢。
趨勢一:傳統線下服務零售業將會是涌現O2O獨角獸最多的領域
對于未來O2O領域的大贏家,我認為更多是來自于傳統的線下企業,而非純粹的互聯網公司。一家純粹的互聯網創業團隊,也許他們對于互聯網的運營更擅長,但是O2O的核心并不在于此,O2O的核心而是在于服務本身。如果不深入到線下,互聯網創業團隊很難最終在某一個O2O細分行業領域做深做透,也就無法與線下企業競爭。
線下企業對于他們所從事的這個行業本身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也更能精準地把握住用戶的心里需求,同樣也就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好地服務。通過借助線上渠道的優勢,線下企業則能夠迅速將自己的服務從某一個城市擴散到全國幾百個城市。也許過去有很多本身服務都不錯的企業會選擇偏安一隅,但是在未來會有更多這樣的企業借助互聯網渠道走出去,最終規模也就越做越大,成為行業的獨角獸。
趨勢二:O2O線下體驗走向智慧化
今天,我們去飯店吃飯,可能當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會通過手機APP直接預定排隊,用APP尋找停車位等,線下消費體驗正在變得越來越智慧。
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已經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產品也正在運用于各個領域。但是這些新鮮的人工智能產品是無法通過線上所體驗,越來越多的用戶都會跑到線下實體門店去體驗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全新體驗。
趨勢三:O2O企業管理、運營走向數字化
對于一家O2O企業來說,要提升他們企業的運營效率,大數據的運用是一項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借助大數據,他們能夠清楚地了解企業的經營業績,用戶的消費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準確地分析出用戶的消費習慣、愛好,為企業制定更精準的營銷方式,同時也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管理,提升整個企業的運營效率。
數字化將會成為未來O2O企業的一種常態,而數字化程度越高的O2O企業,他們也就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結束語
盡管當前的O2O行業涌現出了裁員、倒閉、合并等諸多看似不景氣的現象,但實際上正是經歷了這一輪大洗牌之后,O2O才迎來了真正的市場機會。這個時候競爭已經遠遠沒有此前那么激烈,面對O2O創業,創業者們會變得更加冷靜,他們只需要腳踏實地的做好服務,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然后借助互聯網的渠道優勢很快就能實現迅猛擴張。未來在眾多的O2O細分行業,將會涌出越來越多的獨角獸公司,對于投資人而言,機會也真正來臨。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