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給讀者和百腦匯說聲抱歉,雖然之前寫的“好過絕大多數商場 | 徐家匯百腦匯重裝開業探班圖報”累積閱讀數可觀,但竟然漏寫了整個商場中最最大的亮點之一——電腦醫院,罪過啊!幸虧有線人提醒,因此,我帶著自己屏幕已經有點松動的“二奶機”,以消費者的身份來到傳說中的“電腦醫院”,一探究竟。
電腦醫院,顧名思義就是修理電腦的地方嘛,只是換了一個說法而已,但如果你以為百腦匯只是給電腦醫院想了個名字,做了個logo,那就圖樣了~
之所以這個案例能作為圖報,而不是評論來做,自然有其看點,我們先上圖,文末再來簡評。
第一次前往會忽略電腦醫院,是因為其位于4層動線最深處,由于當日還趕時間,又是臨近探班尾聲,總有一些懈怠嘛,記得我還遠遠地指著說“萬代誒!”卻忽略了一旁電腦醫院的入口。
進入“大門”后,左側是顯示屏(畢竟是數碼廣場,較少采用燈箱的宣傳形式),專治各種IT疑難雜癥……想必當然包括手機問題,我也就心安理得進一步推進了。(留意小護士哦~)
當視線轉到右側后,“畫面”震撼了,全通透工作區域,遠處隱約是工作和接待窗口,上方的滾動字幕則播放著服務內容及促銷活動信息。例如百腦匯開業促銷期間,iPhone換外屏只需要149元,懂行的朋友可以自行考量一下是否良心價。
走近看,上方寫的是“領藥/批價”,而工作人員竟是以護士服示人,至此你我應該都已經能明白,百腦匯此次打造的電腦醫院,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醫院”,以醫院的場景化,來提供IT數碼產品的修理服務。
當“掛號”完畢后,你會被分配到某個指定“診室”,進行一對一“就診”,我本來還以為畫面右側的嬰兒床是給抱小孩來修電腦的人放孩子的呢……其實是當“診斷”確認后送修時,設備會放置在嬰兒床中,被推至透明的工作室進行正式檢修,真是做戲做全套吶~~
工作區不同的隔間會配備不同的設備,以應對各種“疑難雜癥”。
據說畫面中的這位眼鏡師傅是數據恢復大師,不久前剛幫一短信受騙客戶通過恢復數據挽回了經濟損失。(我也是真不會講故事……)
在設備修理過程中,顧客可以在此休息,看書,甚至點上一杯咖啡,如果光從這個角度看,你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充滿IT感的數碼產品修理中心。
除此之外,電腦醫院也提供不同場景的休息空間,這塊區域更開放,更適合具有年輕活力的顧客也許可以在長桌上交流一下數碼產品的心得。
甚至你可以坐在長椅上望著對面的徐家匯教堂放空,在這一小段遠離數碼產品干擾的時間,思考人生片刻……
個人建議,如果你不是手機損壞,可以用該設備進行一次免費消毒,20分鐘左右,何樂而不為。
不過我作為商業人士,很難有閑情久坐,最吸引我的,是后區的這一面燈箱,剛開始有些模棱兩可,看多了才知門道。
燈箱上除了出現品牌logo作為宣傳外,“解毒”方案值得玩味,例如“開車打手機=吃罰單”,“喜歡打游戲的癡漢可以前來百腦匯電競館”。
又如“手機綁在掃把上可以充當自拍桿用”,“被惡搞過的Mac Pro放上一盤宮保雞丁,猶如電飯煲既視感”,雖然這些趣味腦洞邏輯上并不一致,但畢竟體現出百腦匯的相關人員是破費心思經過一番頭腦風暴的。
尚未搭建完畢的“整形外科”,今后主要會針對手機做一些定制鍍膜服務,并不是定制手機殼這么簡單,而是猶如幫手機做紋身,不知哪位重口味愿意體驗一下。
總之,我借了一個很小的由頭,體驗也了解了一整套百腦匯“電腦醫院”的服務流程和亮點所在,接下去,談一下如此案例可以給實體零售帶來哪些啟發:
1. 挖掘痛點:對于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費者而言,數碼產品的損壞總是令人沮喪和棘手的問題,我們會期望一站式的高效率服務來盡快讓自己的工作生活重回正軌。然而,價格、專業度、信譽,都是考量因素。例如蘋果手機如果買了AppleCare,可以獲得最優質的售后體驗;否則,如果你是行貨,那至少有Apple Store的城市中,一年內能享受到靠譜的服務;但如果產品是水貨、或是過了保修期、或是當地沒有蘋果專賣店,甚至有的時候你不在乎費用,只求快速解決問題,事情就變得棘手。
對數碼廣場而言,原先的痛點并不是缺消費者,要知道畢竟絕大多數人在產品損壞后已經很郁悶,因此在修理問題上會采取相對更為謹慎的決策;另一方面,商場內也不乏維修點,但以攤位的形式分散在不同樓層和不同區域,加上攬客等極其受到消費者排斥的方式,反而使得其靠譜程度和信譽度降低。
2. 解決痛點:經過上文的介紹,你覺得百腦匯推出的“電腦醫院”品牌有沒有解決痛點呢?我個人覺得這需要時間來考驗,但至少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商場通過篩選招募原先散布在各處的靠譜人士,以百腦匯的名義統一對外,如何挽回消費者對傳統數碼廣場的固有印象,就只能靠一點點的聲譽積累。而百腦匯賭上的是自身的信譽,而原先那些租攤位的維修師傅,則獲得了百腦匯這個品牌背書。
該模式嘗試的成敗,取決于商家與維修人員是否能通力合作、互相理解;其中也包括商場對員工的培訓,以及員工對商場行為的配合和認可。類似的事,蘇寧早就開始做了,比如手機貼膜服務,只是百腦匯更會“玩”,而且玩得更大一些。
3. 提出可執行的創意:如果百腦匯只是做一個“IT數碼產品維修中心”,那可能就無法以圖報形式展現了,“電腦醫院”概念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觀感,我在不到半小時內,就有不少顧客前來詢問這里是干嘛的,并且表示出興趣,這已經是對商場提出此概念的最好回報了。
其實提出想法并不難,據我所知就有一個鞋履品牌在此次八佰伴調整后打造了“廚房”概念,提供鞋履的定制及護理等服務,但該“廚房”最終的呈現形式,只是在店中設立了一個工作間,并未讓人感覺到是個“真正”的廚房。
而百腦匯此次把cosplay玩得這么徹底,想必是花了重金打造,但不管怎樣,是成型了,接下去,就看消費者對此是否買單。我個人認為,電腦醫院的形象、模式、流程,消費者應該不會排斥,但最終服務效果,還是要看我給你的設備,是否能修好,價格是否合理。最后衍生出來的就是口碑效應,“數碼產品壞了?拿去百腦匯修吧。”亦或是“百腦匯上面開了個電腦醫院誒,搞得像真的醫院一樣,你可以去看看。”又或是“上次去修了,但沒修好,后來還是拿去***修了。”這些,都取決于軟件,也就是人。
4. 有巨大想象空間:如果電腦醫院最終口碑良好,那今后也許可以衍生出更多服務,例如舉辦一些低門檻的維修教程、互動講座等,幫助顧客能夠自行解決一些數碼產品上的小問題。我們看到時尚、文創行業,生活服務業態,在這些互動環節做得有聲有色,例如同樣采用開放式作坊模式的手工大師,就頗受歡迎,數碼領域,我覺得同樣不乏客群。
之前已經說過,百腦匯的此次重裝開業,在商業規劃和設計上已經足以給到很多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借鑒,而電腦醫院的案例則又提出了新的話題。
實體零售都需要挖掘痛點,自身痛點和消費者痛點,并通過創新且有可行性的方式去解決。在探訪完電腦醫院后,我一直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想,我們的商場能玩些什么類似的顛覆舉措,如同上文提到的“廚房”?亦或是服裝定制?目前還沒有答案,況且要整合商家資源,不小打小鬧,難度也不是電腦醫院能夠企及,但商業好玩的地方不就在于顛覆和創新嗎?我想不出不代表你也想不出,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