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區百腦匯電子專業市場的四五樓,部分商鋪已經改成餐廳。
傳統行業態日漸式微 廣州專業市場開始轉型 等客上門“坐商”變主動出擊“行商”
天河崗頂商圈往年每日人流量上百萬,如今生意銳減2成,寸土寸金之地出現長達半年空鋪;以前專業市場租金年年漲,這兩年停滯不前了……廣州大大小小的專業市場上千家,但業態式微讓從業者感到陣陣寒意。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網購消費者1.5億,紡織服裝、IT業不觸電就只有等死的份。
記者走進廣州若干有代表性的市場發現,轉行、行商、電商等專業市場升級改造各顯神通:原本賣IT的崗頂商圈將部分樓層改做餐飲行業吸引人氣;習慣了等客人上門的服裝批發行也主動出擊,在全國各地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對接。業內分析指出,廣州專業市場轉型向何處去尚不明朗,幾年內或見分曉,但從外圍到中心,租金或有逐步下調壓力。
現象1
百腦匯租金兩年沒漲
天河崗頂商圈是廣州人流量最大、最密集的IT商業區,前幾年的統計顯示,這里每日人流量以百萬計。2012年前,記者曾往百腦匯的2101檔口尋找IT從業者楊小強,看見其30平方米的檔口里擺了3張桌子,總共有3個商家共享一間辦公室;而上周五,記者再次來到這個檔口,發現僅僅剩下一張辦公桌。
楊小強從2007年開始就選擇在此商場上班。他告訴記者說,以前80%的業務是零售,以拼裝電腦業務居多。以前該檔口的其他兩個辦公桌是分租給其他人的,因此檔口以前每天總出現摩肩接踵的情形。現在不同了,類似IT這樣很標準化的產品,很多消費者都網購了,導致該檔口人流量在減少,楊小強稱,現在零售只能占20%,降低了75%。
楊小強的遭遇可謂是天河IT商圈的一個縮影。太平洋電腦城可謂天河崗頂商圈IT市場的鼻祖,市場負責人稱,2012年該市場成交額10億元,2013年僅僅為8億元,主要受電商沖擊。記者又在百腦匯內轉一圈,看見3樓好幾個檔口空空的,商家說,好幾個月都沒租出去。
在百腦匯5樓,記者看見,原本用于形象展示的店已經人去樓空。市場管理人員稱,百腦匯5樓率先升級轉型,以“臺北東區”概念引進30多家兩岸流行美食品牌,推行 “以美食帶動行銷”經營戰略。
周邊白領很多,但是租金太貴,餐飲業能否成功是問題。有商家私底下告訴記者2011年前,百腦匯租金年年漲20%,從2012年起已經兩年沒有漲租了。在2樓B類檔口,面積30平方米租金為1.3萬元/月,在3樓電梯口的A類檔口,同樣面積的更要3萬元/月左右。楊小強稱,這么高租金是餐飲業不能承受的,他曾在3樓搞過餐飲但倒閉了。
(廣州日報 記者 劉幸 圖/顧展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