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11月4日,在蘇州舉辦的2016中國全零售大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做了題為“打造消費者與商家的根本連接點”的分享。他認為,我們既然是零售業,我們還應該有點社會責任感,我們與其發牢騷,倒不如從自己改正。
下面是演講摘錄:
就像剛才三胞集團袁總講的,零售行業門檻低,什么人都可以進,而我進入零售,起因是3年前同轉基因泛濫作斗爭,我認為這是個責任和商機。
因此在今年我成立自己的食品公司,公司是會員制,公司業務在3個城市,每個城市1萬名會員,而且我這個人有潔癖,如果是我討厭的人,即使他有錢,我們公司里的商品也不一定賣給他。公司每年要賣12個演講活動,請的是全世界最好的演講高手,讓我的會員能一起進步。
談起近年來互聯網興起,電商崛起,實體零售被沖擊,我講一個自己的例子。85年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很開心,因為當時最有水平的在報社,差一點在廣播電臺,最差的在電視臺。后來電視媒體風起云涌,電視臺成了香餑餑,廣播電臺落伍,我的很多同學后悔了。在電視媒體的強壓下,后來廣播電臺做起服務了而且做得很好,廣播電臺活了下來。這和電商崛起,實體零售沖擊一個道理。
中國商業經濟發展很慢,很多我們沒做到位,中國有個毛病老覺得世界會重新洗牌。在這個浪潮中,很多人忽視了,我們的傳統商業什么沒做到位,什么做得好,在面對沖擊的時候總喜歡把毛病帶出來。
我去過一個日本小作坊,三代人,每天只做150個栗羊羹,但是堅持保證質量,不擴大生產。而這個事情放在中國就會擴大生產,要把這個賣給全世界。他們很踏實,我們卻很著急。
談起網絡購物,我只會在網上買書,舊書。我跟我女兒說,不要整天沉迷網上,你會喪失很多新鮮的生活。但是網絡購物讓人不那么快的下決心,可以取消。
在面對互聯網沖擊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這個社會缺什么。缺商品和服務,但是更缺誠信。
我們既然是零售業,我們還應該有點社會責任感,除了把滿意的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還應該干點什么?
我們發自內心希望社會能規范,但是我們自己就不規范。我們這么多行業弊病,我們能改正么?我們自己都改不了的弊病,我們有什么理由要求別人好?
我們與其發牢騷,倒不如從自己改正。小時候的一個小店,承擔了很大的責任,但是當我們把一個店鋪做成集團公司的時候,我們誰想過我們的一個店鋪能扮演一個社會責任。一個實體店應該能傳遞溫暖,給人以隨性消費。
(聯商網 木魚 蘇州報道)
- 該帖于 2016/11/4 13:5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