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涉足醫藥早在2011年就有動向。當初他們注資九州通旗下的北京好藥師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占比49%,但僅合作了1年半左右的時間就撤資“分手”。“分手”后又著手建設新平臺“京東醫藥城”吸納商戶入駐,2年左右,終于將自己隱藏許久的“狐貍尾巴”露了出來,興建了自營的“京東大藥房”,并將這一線上藥房推到線下,在青島開起了實體的“大藥房”。京東之前原來與藥企、藥商合作只為取經?步步為營、自私為己的京東到底會在未來以何收場?八卦揭秘上市后的京東在醫藥領域的未來走向......
心機太重:踩著藥房的肩膀“開自己的藥房”
京東之所以熱衷于醫藥領域,或許是因為醫藥電商、醫藥分開的大環境與大背景,但是自己的心機太重、步步為營不太為商戶著想或將心難齊、力難聚而無法抗衡阿里。
很明顯,京東與北京好藥師“分手”后,在“京東醫藥城”吸納了大量的連鎖藥房商戶,但是如今卻又踩著眾藥房商戶的肩膀在網上開通了自營的“京東大藥房”,不僅如此,更是在線下開起了實體的“京東大藥房”。
先說線上吧,在線上,當用戶搜索某種藥品時,京東肯定是先將自營的藥房藥品靠前排列,為自己的導流著想,因為這是其他行業與產品在京東上最為常見的一個現象,這也是京東變現的方法之一。對于其他入駐的連鎖藥房商戶來說,實際上就是個陪襯,可能只會在“京東大藥房”沒有的藥品情況下,才會將其他入駐鏈鎖藥房的藥品展示在前面。其他藥房商戶的藥品多樣性也讓京東這個大平臺的消費者聚集到此,但是,未來很有可能隨著自營藥房品種的增多,入駐的連鎖藥房商戶或將要與京東形成競爭,到時候,在京東平臺上跟京東自營的藥房競爭,那肯定是被動的。
再來說說線下。如今的“京東大藥房”已經在青島開起了實體店,他們不僅要在線上與各大鏈鎖藥店搶客,更想在線下市場與入駐的鏈鎖藥店搶客。因為有網友報料稱,2016年7月27日,有用戶稱在青島市區出現了以“京東”命名的大藥房。
借雞生蛋:辦不下證就“買雞”
其實,京東早有開自己開藥房的野心,只是京東一直沒有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C證。所以,在他與北京好藥師“分手”后,就大量的吸納連鎖藥店進駐京東。但當時的入駐條件就是必須要以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C證。
據《騰訊科技》報道,進駐京東醫藥城的商家須為具備《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與《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許可證的當地大型連鎖藥店。消息稱,京東當初這么做服務商,也只是因為他們只取得了A證,只能靠借雞生蛋之方完成自己的前期鋪墊工作與取經學習工作。
有報道稱,京東于2014年底正式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A證,而A證是交易服務平臺的許可證,只能做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之間的平臺服務商,不得向個人提供藥品銷售服務。所以,當初的京東因為沒有證,所以不具務“自開藥房”的條件,只能借雞才能有蛋。
既便當是正在借雞,但是京東已在著手準備收購新的生蛋“金雞”。有報道稱,其實,早在2013年的時候,京東集團旗下“京東善元(青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以較低的價格收購了“青島安吉堂大藥房”,并為其申辦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C證,該證終于在2015年11月被批了下來。然后,京東就于2016年5月正式上線“京東大藥房”,7月就開始在青島開建“京東大藥房”實體店,線下線上準備雙管齊下與其他藥房搶客。
開店扭虧:從線上到線下是否能轉虧為贏?
有消息稱,在當今的互聯網企業當中,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京東其實一直以來以“巨額虧損”著稱,幾乎每年財報京東對外PR都宣稱“京東早具備盈利能力,但選擇戰略性虧損”,這種戰略性虧損持續數年,從未看到有扭虧為盈的跡象。所以,京東進入健康領域并轉戰線下開起了“京東大藥房”是想在健康業扭虧為贏。但是這一做法并不被業界看好。
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藥品是京東為數不多開展線下業務的品類,可見京東的意圖也是想在大健康行業中分一杯羹。只可惜京東踩著“連鎖藥店”入盟后的肩膀與這些合作商戶在線下進行“競爭”,恐怕會因此而失去信任,野心勃勃的京東會不會在自營藥房、線下實體藥房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像對待當初的“好藥師”那樣過河拆橋呢?
京東在線上力推自營店,在線下大搞實體藥房,舉動太過招搖,明眼人可能都能看透京東的動機,不同于京東的阿里巴巴,也同樣進軍了健康業,在天貓開起了醫藥館,但是據山東如意新特大藥房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據他所知,阿里健康大藥房店鋪(指五千年)目前只賣OTC藥品,沒有涉足保健滋補類產品,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為了避免與平臺內其他入駐商家造成太明顯的競爭,避免把矛盾激化。
雖然也有報道稱,阿里收購了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但并沒有消息傳出類似于京東直接將藥房更名成阿里、天貓或者淘寶大藥房的行為。所以,京東一味的在線上與線下太過自我,不重視那些已經入駐的連鎖藥店商家感受與利益,只會披著“背信棄義”的罵名讓商戶失望的轉投其他電商平臺、或者群起而攻,這樣的未來恐怕是害大于利、虧大于贏!
(文/常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