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Interbrand “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單”重磅出爐,Interbrand 是奧姆尼康集團旗下的品牌資訊公司,它每年在《商業周刊》發布全球頂級品牌的排行榜,為衡量品牌這種無形資產提供一種有效的價值評判尺度,這份榜單也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品牌榜單之一。
在這份榜單中排名前十的服飾品牌為H&M、ZARA、BURBERRY、HERMES、DIOR、PRADA、GUCCI、LV、NIKE和ADIDAS。其中Zara 和 H&M 的品牌價值位列前茅,高于一眾奢侈品牌,H&M 的品牌價值甚至等于4個 Prada。
高居全球百大最具價值品牌榜,這十大品牌的現狀也備受關注,據搜鋪網不完全統計,H&M、Zara兩大快時尚品牌前三季度共開店60家,6大奢侈品牌共開店8家,兩大運動品牌新增家門店則不下200家。
(運動品牌開店數量不完全統計 重點盤點商業體新增門店)
最失意
奢侈品類
關店不斷 “神壇”已逝
據搜鋪網不完全統計,GUCCI、LV、Prada、HERMES四大奢侈品品牌前三季度共開店8家,其中BURBERRY新開3家門店奪得第一,GUCCI和Prada緊隨其后,各新開兩家門店,HERMES新開業1家,而LV、DIOR前三季度則沒有新開品牌服飾店。
在開店的同時,奢侈品也在多重壓力夾擊中墜下“神壇”,拉開了關店序幕,其中大中華區成為“重災區”。據搜鋪網不完全統計,這四大品牌前三季度共關店6家,其中LV關店3家高居榜首,GUCCI關店2家位列第二,BURBERRY則關店1家。
奢侈品大牌頻頻關店,究其原因,莫過于受海淘、輕奢品牌的巨大沖擊,以及品牌自身開店成本居高不下和策略調整的影響。
1.海淘興起,瓜分市場
眾所周知,同樣的商品,國內門店價格要比國外貴很多。商務部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手表、箱包、服裝、電子產品等20種消費品高檔品牌中,內地市場價格比中國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在差價的驅動下,伴隨著跨境電商、海外網站的興起,以及資訊水平、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者不再將城市中的奢侈品旗艦店作為唯一的購買渠道。境外旅游購買及海外代購、跨境電商逐漸成為主要購買渠道。國內各大品牌的門店淪落為商品的展廳,甚至有媒體稱,中國奢侈品專賣店已經連續10年成為“體驗式”賣場。
2.開店成本居高不下
國內奢侈品門店一方面要面對過去幾年銷售業績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還要負擔高昂的運營成本。由于前幾年在華的迅速擴張,導致奢侈品品牌布局在中國的門店趨于飽和,養了大批的運營團隊,店面租金與人力成本支出占比越來越高。
伴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奢侈品市場衰退和電商的高速發展,租金優惠政策結束后,奢侈品已經無力和二三線城市較小且下滑的奢侈品市場糾纏,紛紛選擇關店。
3.輕奢、潮牌、小眾品牌等崛起
全球經濟放緩,消費趨于保守,加上中產階級不斷增多,市場對輕奢、潮牌等青睞有加,而一線奢侈品則逐漸“失寵”。尤其是在如今強調個性與自我的新消費時代,具備一定購買力但相對年輕的消費群體中,時尚與奢侈的結合被重新定義。他們更愿意去尋找以及快速接受一些尚未“爛大街”的奢侈品牌,獲得別致的消費體驗。而在這一境況下,“去Logo化”“去品牌化”則令諸多奢侈品牌在華遇到了“陣痛期”。
4.戰略收縮,品牌策略調整
奢侈品關店也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品牌自身的策略調整。據LV工作人員透露,LV接連在中國部分城市關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公司戰略調整需求,品牌在部分城市關店,也會在部分城市開店,或將現有門店升級。如今年鄭州店即將營業,無錫、長春等地將升級重裝等。策略的調整,并不等同于LV在華“不行了”。據介紹,LV電子商務平臺將很快上市。
此外,Kering SA開云集團也表示,為保證利潤率,Gucci古馳也會關閉中國大陸、香港兩地部分門店。
另附奢侈服飾品牌前三季度關店統計▼
最糾結
快時尚類
開店數量和門店業績“倒掛”
近年來,快時尚品牌深陷寒冬的消息一直充斥著整個行業,但作為快時尚巨頭的H&M和ZARA依舊保持著擴張的姿態。據搜鋪網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快時尚兩大巨頭H&M和ZARA分別開店50家和11家,在數量上,一向以“快”著稱的H&M無疑遙遙領先。
據搜鋪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H&M共開店24家,可以見得,在第三季度的三個月時間內,H&M開店達26家,其中9月份共開店19家,占據了三季度中的大頭。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九月份正值國慶黃金周前期,諸多商業項目扎堆開業。
反觀ZARA,其上半年共開店6家,以平均每月新開3-4家門店的速度保持著穩步增長。雖然開店速度不如H&M,但ZARA的銷售業績卻遠遠超越H&M。據了解,ZARA集團在8月1日至9月18日的頭7周銷售強勢增長了13%,盡管與上半年16%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緩,但已經遠遠甩開H&M集團僅為個位數的銷售增速。H&M集團三季度的毛利率則下跌190個基點至54%,凈利潤為48.2億瑞典克朗,較去年同期53.06億瑞典克朗減少9.2%。目前H&M集團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利潤下滑,與其大舉擴張的開店速度截然相反。
雖然新開門店數量逐步增長,但快時尚關店數量也在逐日增加。據了解,近日H&M正式關閉了旗下品牌MONKI在日本東京等地的門店,這也標志著這個品牌在日本全面關店。
最得意
運動品牌類
逆勢增長 前景大好
近年“全民健身熱”直接或間接帶動了運動品牌的銷售熱。確實如此,目前中國的運動服飾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不少運動品牌近年的策略都是開大店、增加品類供應,吸引消費者從線上走進線下,同時以鞋類銷售帶動服飾等品類銷售。
其中,最著名的運動服飾品牌當屬Nike和adidas。據NIKE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耐克銷售額達到9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84.14億美元上漲8%,其中中國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上漲4.1億美元,漲幅達到12%。老對手ADIDAS成績更佳,今年二季度,全球總體營業收入達到44億歐元,若在匯率不變的基礎上,漲幅高達21%,其中中國營業收入更大幅上漲30%。
在中國,耐克和阿迪達斯一直以“情侶”的關系出現,不管在商場還是在街鋪,倆人都形影不離。據搜鋪網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開店超過200家。可以說,耐克和阿迪達斯就是商場品牌招商的基本配置。論市場份額,耐克一直是領先者,而阿迪達斯只能屈居第二,但從未停止追趕;論人氣,耐克和阿迪達斯不相上下,今年,阿迪達斯甚至憑借一些單品在人氣上超過了耐克。
套用馬云那句——“不是實體不行了,而是你不行了”。為了證明自身品牌的影響力,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的開店腳步似乎也根本停不下來。可能就是這樣的一種關系,使得兩大品牌相互競爭,共同進步。
(搜鋪網)
che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