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雙十一前后是我一年四季最忙碌的時候,但是作為聯商干貨群僅有的個體店代表,這個話題又是非常的重要。現在整體的經濟形勢不是很好,而且未來也不明朗,夏季一過,到處可見關門或者轉讓的小店,其中有些店我也去看過,用一些同行的話來說就是賣煙賣水的店,貨架上的商品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看都看厭了,別說吃了買了。所以很多位置不好或者位置好租金太貴的小店當夏季一過,冬天就難熬了。開店除了選一個合適的位置最重要的就是門店的商品團隊,這就需要生產商和供應商為大家提供豐富的質優價廉的商品,離不開供應商的支持。所以代表全國廣大個體店主向快消品的生產商和供應商提一些最最實際的需求意見。11月10日下午寫了四千多字詳細闡述,這里就簡單概括了:
一、 不要無理由漲價,害己害人害社會。
過去經濟快速發展,百姓收入逐漸增加的情況,原材料、人工等費用的增長漲價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而且對于生產商、經銷商和零售終端都是良性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經濟形勢不好了,勞動者的收入普遍減少,消費力減弱,你為什么還漲價?漲價的理由是什么?你們是說漲就漲了,而我們不是所有的終端都敢漲價,要么不賣,要么自己承擔毛利損失。今年最大的事件當屬康師傅方便面漲價,最后整垮了多少經銷商,又使無數的零售終端蒙受損失,最后還是害了康師傅自己。
二、 市場需要更多更好的新品。
小店的貨架資源極其有限,大多數類別為顧客提供的選擇也是很窄的,這就需要我們的商品團隊不僅少而強,而且要不停的引進商品新舊汰換,以保持對顧客的吸引力。
1. 生產商的新品不要都往中高端擠,現在整條大環境是經濟不景氣收入減少消費力減弱,但是新出的商品價
位是越來越高。這幾年熱門的飲料方便面新品有幾個是5元以下的?不要光看數據光看結果,兩三元的飲料方便面都吃遍了沒有新品可以選擇,只有去吃五元以上的了,所以增長肯定是高端的。但是這些高價位的商品在很多地方是缺乏消費群體的。北上廣深和一二線大城市代表不了全中國,不要把全國十三億人民都當成白領和小資。
2. 經銷商要走出去,中國那么大,只要肯走會吃,好的商品真是看花眼,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優秀特產,在當地也都是天量,只不過生產廠家不善于營銷,無力打造全國的流通渠道,這就是需要我們的經銷商去做通路。
3. 關注兒童食品,這塊的消費需要和消費力在不斷的增強,只要有新貨,馬上買,一個小孩買了馬上一群小孩跟著買。但是成體系的除了旺旺還是旺旺,需要更多成體系的專業廠家和品牌出來。
4. 需要更專業的進口商品供應商。中國早已全球化了,和東盟、韓國也是自由貿易區了。源頭已經開放,但是拿出來的東西是要不得的。
三、 包裝規格需要改進。
1. 包裝該做小的就要做小。中國人喜歡面子,所以中國的商品正面都做得很寬大,哪怕它背面薄得像層紙,最典型的就是旺旺520的雪餅仙貝。我對比過一些中外的食品包裝,像50-100克左右的餅干包裝,多數歐美的只有中國的一半大。時代發展了,生活節奏在加快,不應該還是盯著大型超市的貨架,而忽視小型超市便利店的需求。規格可以多一點,包裝樣式可以多一點,以針對不同賣場的需要,南方芝麻糊就做得很好:560克的就做得非常非常大,送人撐面子,但是小店沒有地方放;而360克的就只有560克的三分之一大小,便利超市放貨架就沒有問題,但是貨架資源更稀缺的便利店還是上不了;所以新推出的盒裝便利店就非常合適,400多克卻只有560克的五分之一大小,相當于兩盒奧利奧餅干重疊的大小。
2. 整件規格該做少的就要做少。
還是和前面的問題一樣,廠家忽視小店的需求,而且最終受害最大的還是生產商自己。下午廠家和供應商互相緊密合作,廠家生產小規格和組合裝的,一件4組24(瓶/聽/袋/盒),然后供應商接受最小單位規格——組來訂貨與配送。這樣終端的商品豐富了,廠家和供應商的產品線也更豐富,大家的量一起更大,最終大家受益。
3. 袋裝食品能用盒裝的要增加盒裝款供選擇。
第一,能增加陳列量。第二,陳列更加美觀。第三,日常維護更簡單。
4. 生產散裝與袋裝皆可的商品,以250-500G內附獨立包裝的為佳。
這樣的大包裝可以在大型超市正常銷售,零食店和小店就可以拿過來拆散裝。不占用空間和資金,而且汰換方便、損耗極小。讓散裝、包裝與獨個之間沒有界限,這樣的產品一定是市場前景廣闊的。
5. 包裝設計美觀,顏值高。
這是一個看顏值的時代,包裝好看的食品更容易勾起人們購買品嘗的欲望。特別是小孩的商品。而對于像紙品這種本身差異化不大的東西,買東西也是看包裝選心情,要不然同樣一款紙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外觀包裝。整箱的外包裝顏值高,可以直接割箱陳列,或者剪下來做成海報或者貨架裝飾物,個體店沒有企劃也缺乏廠家支持,那么最好的陳列裝飾道具就是從商品包裝箱來。
四、 供應商要善待廣大的菜鳥店主。
開個體小店的90%以上都是來自其它行業,沒有經驗,更多要依靠供應商的力量來經營,但是有些供應商是怎么對待這些菜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