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魚最近不“活”了
近期北京各大超市沒有活魚售賣的消息加劇擴散,聯商網記者輸入“北京不售活魚”搜索一下,信息多達1100條。足以見得引起社會的關注程度之高,但是這些報道中有一個共同特點:只報道結果,卻沒有道出原因。
聯商網記者23日下午走訪京城五家超市,其中四家停售活魚。同樣驗證不售賣活魚消息的真實性。在四季青一家大型外資超市,該超市負責人告訴聯商網記者,隨著消費者生活品質的提升,對鮮活類商品的需求在日益增加。活魚這個品類同期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成為水產部門甚至生鮮區上升趨勢最好的品類。但是最近活魚分類受“孔雀石綠”違禁藥品的影響,對銷售的貢獻幾乎為零,門店只由通過增加冷凍類和冰鮮類水產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隨后聯商網記者電話采訪了北京某零售企業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我們,今年三月他們就對活魚進行停售,因為全國抽檢中有 “孔雀石綠”魚出現,而企業現有能力無法在渠道上做到全程監控,為了消費者食品安全,下屬所有門店全部停止銷售活魚,引導消費者購買冷凍魚。
正如這位企業負責人說的那樣,今年8月24日搜狐財就經曾報道,北京3批次淡水魚被檢出禁用藥孔雀石綠。隨后該三批次產品被要求下架、召回。而國家食藥監總局8月25日公布的不合格名單中,陜西、遼寧、山東共計10批次水產品也都被檢出孔雀石綠。
23日晚上北京市食藥監局通過官方微博宣稱:北京大部分超市停售活魚是企業自身行為,北京9成水產品抽檢合格。
盡管還不清楚超市停售活魚是否因為孔雀石綠?但是活魚養殖中使用過孔雀石綠,而消費者食用后對自身健康極其有害卻是不爭的事實。那么問題來了?
孔雀石綠到底是什么?
孔雀石綠是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結晶體,又名堿性綠、嚴基塊綠、孔雀綠,其既是殺真菌劑,又是染料,易溶于水,溶液呈藍綠色;溶于甲醇、乙醇和戊醇。在養殖過程中用它可以預防魚的水霉病、鰓霉病、小瓜蟲病等。為了確保鱗片受損的魚延長生命,在運輸過程中和存放池內,也常使用孔雀石綠。
科研結果表明:孔雀石綠在魚內殘留時間太長,且其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 。鑒于此,許多國家均將孔雀石綠列為水產養殖禁用藥物,我國農業部早在2002年明確規定所有食用動物中禁止使用孔雀石綠。
被禁15年的藥物為何屢次被檢出?
中國零售生鮮專家唐功滿老師認為孔雀石綠仍然在大量使用主要有下面三種原因:
首先 :孔雀石綠的替代藥品成本高,藥效并不十分理想,而孔雀石綠的藥效明顯,價格低廉,目前市場上找不到其他比孔雀石綠更好的魚類消毒替代品。
其次:國家對孔雀石綠的銷售和購買并沒有限制,過程沒有監管,僅靠魚樣的抽查監管并不能堵住不法分子使用。
同時:因為活魚經營過程中涉及到養殖、運輸、售賣等多個環節,即使抽查到銷售環節活魚使用違禁藥品,也難以完成問題水產品的溯源監管,孔雀石綠的真正禁用就難以實現。
如何辨別使用過孔雀石綠的魚呢?
唐功滿老師給大家支了兩招: 一看魚鰓 、二看魚鰭。
方法就是:“孔雀石綠魚”魚鰭根部呈藍綠色,魚鰓呈紫紅色 正常的魚鰭呈青色,魚鰓是鮮紅色。使用孔雀石綠后的魚即使死亡后,魚鱗也會閃閃發光,顏色較為鮮亮,仿佛剛死一般,消費者很難從外表分辨,這大大增加了死魚出售的概率。而沒有加入孔雀石綠的魚鱗早已沒有光澤
唐功滿老師還提醒消費者:水產品在加工之前要盡量浸泡,這樣即使魚經過了孔雀石綠溶液的浸泡,也可以稀釋,減輕對人體的毒害。在做法上,盡量煮透、蒸透,不要生吃。
除了孔雀石綠的禁用藥品外,唐功滿老師特別指出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了硝基呋喃類藥物和抗生素藥類,如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氯霉素、紅霉素,都會對食用者身體產生危害。
未來怎么辦?
京城老百姓的餐桌上不可能無限期的缺少活魚?在此聯商網呼吁社會各界時時刻刻關注食品安全,政府相關部門要以對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好監督監管,渠道及終端商家要嚴格商品檢測檢驗,建立商品溯源制度,消費者也要多學習了解商品知識。
何為食品,食=人+良,不法分子良心何在???
(來源:聯商網 程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