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決定要蓋一幢政府辦公大樓,購進的建材都堆在一塊空地上。附近的老百姓每天晚上都去偷建材。當地老百姓有個觀念,偷政府的財產不算偷�?h里相關部門開會商量,為防止老百姓偷竊,準備建起圍墻,裝上電網,并派保安去守衛,但是丟建材的事還是屢屢發生。
我們拿NLP來解碼一下,為什么這樣的事情很難禁止。從三套軟件來看,價值觀并不是驅使老百姓偷建材的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建材帶給老百姓的好處,并不是讓他們產生偷竊行為的核心要素。那么核心關鍵是什么?
信念!也就是老百姓認為“偷政府的財產不算偷”。正是由于這個信念的支撐,才使老百姓不停地產生偷竊的行為。所以,問題出在信念板塊,只要把這塊解決了,老百姓的行為就會發生變化。
后來,一個老領導了解了情況,他知道當地百姓大多信佛,于是他出了一個建議:“不用建圍墻、裝電網、派保安,只要在建材四周立上幾塊木牌,木牌上寫著建廟用就行了�!边@一招果然奏效,老百姓一看這些建材是建廟用的,不僅不再去偷了,還趁著夜色把此前偷的還了回去。
這就是這個老領導的高明之處,他并沒有增加成本保護建材,也沒有試圖改變老百姓的信念并說服他們不要偷盜公共財物,而是利用他們的固有的信念——偷竊寺廟的東西會遭報應,從而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此時,建材給他們帶來的價值觀上的滿足,就不那么重要了。
說服別人就是要改變別人的信念,但有時改變一個人的信念要花費很高的成本。所以,最簡單快速的辦法就是利用他原有的信念,推動他產生我們想要的行為。
著此一子,滿盤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