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母嬰店,多為綜合店,店鋪有嬰童裝,有鞋子,有玩具,有尿片,有奶粉,有輔食,有的還有孕婦裝等等,總的來說,用孕嬰童行業來形容更加精確。給這個行業的不少代表品牌講過課,也耳聞目睹了這個快速發展中的行業所暗藏的冰山雪雨。
(一)前景
母嬰行業被很多人譽為“朝陽行業”,人口紅利和“單獨二胎”政策的開放,以及人們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之后對下一代的關注,都推動了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商機處處可見。同時,因為入行門檻低,一個20平米的小店就可以把生意做起來,所以,每年,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這個行業。
眼看著現在“全面放開二胎”的政策呼之欲出,政策的紅利業再次激發了此起彼伏的創業者們闖入這個行業的激情。
(二)危機
但同時,當從業人員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也代表這個行業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重組和轉型也是不可避免要面臨的問題。老板一個人就把一個店頂起來,或者只是夫妻檔,靠打折促銷搞活動用價格的惡性競爭來做生意,那么,你也會發現,生意越來越難做。
(三)現狀
1.門檻低
投資相對較少,門面不需要太大,從業人員要求不高,這些都算是實體零售行業的低門檻。
2. 競爭大
同時,低門檻也預示著高競爭。尤其是近幾年,各地母嬰店看到商機后風起云涌,如雨后春筍冒了出來。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店開得快關得也快,你方唱罷我登場,徒留荒唐貽笑大方。
3. 服務差
衣著隨便素面朝天東倒西歪的大嫂或大嬸營業員,方言色彩濃重,或磕瓜子或聊天或倚靠發呆,說買馬上滿臉堆笑,說不買立馬甩你一身高冷眼神愛答不理,就連站姿走姿處處都彰顯著,這是一個不上檔次的店。這種情況在母嬰店并不鮮見。
4. 產品同
奶粉無外乎幾個知名國際品牌和一些國內品牌,大多都是大家口熟能詳處處可見的牌子。當然,也無外乎會有一些層出不窮的生命力未知的新品牌。紙尿褲,輔食,嬰童裝,玩具等也是如此。大部分產品嚴重同質化。
5. 管理亂
有的母嬰店老板做了好幾年生意,不知道自己到底賺多少錢,店鋪沒有帳目管理,沒有盤點,不知道怎么算是盈虧平衡,看到營業額就開心,卻沒有去算過你的毛利率。甚至作為母嬰店重要利潤貢獻點的奶粉品類,有著保質期的壓力,卻因為沒有管理沒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而在最后不得不白白浪費……
6. 急近利
貪圖短期的高額利潤,用種種手法最終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卻完全沒有考慮到品牌的長期發展和客戶的忠誠度培養。
(四)未來
1. 思維改變
想賺錢嗎?
想!
誰不想賺錢?個個都想。
但是,賺錢的前提是,你賺的這個錢,不是僅僅賺這一天,而是可以持續賺到的。多為以后想一下,多為店鋪的長遠發展考慮一下,多從大局和市場競爭態勢著手,而不是自己悶著頭賺些小錢。
2. 團隊打造
記得在海底撈吃飯時,當時曾和服務員打趣:生意這么好,干嘛不多開幾家店啊?結果年輕的小伙子一臉深沉:沒人吶!
未來零售實體門店,比拼的不僅僅是產品,品牌,裝修,陳列,更多的是人!你的人和你的服務做到了哪一步,決定了顧客進還是不進!
等客上門和等客來挑,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現在顧客的需求。
3. 體驗升級
未來的母嬰店不是單獨為了賣產品而賣產品。顧客來到店鋪,是為了一站式購物的便利性,是為了在這里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購物體驗,是為了在這里可以有更放心的品牌信譽。
所以,哪怕是小店,也要做出顧客體驗的區域,也要讓顧客有感覺,愿意停留。
也許你的一張玩具桌,或一張爬行毯,或一個繪畫板,就開辟了小小消費者的體驗區域,留住了孩子的腳步,就留住了媽媽們的身影。
也許你的一杯水,一把椅子,就挽留住了一個顧客,創造出了新一筆銷售。
也許你的一面相片墻,就留下了當月生日孩子的歡聲笑語,也延伸了他們的下一次光臨的可能。
也許還有很多也許……
4. 深挖細耕
實體零售行業的細分行業中,服裝行業危機感巨大,這兩年更是四面楚歌,與之關聯的飾品行業,鞋帽行業,皮具行業,等等,都意識到了行業的危機和大環境的變化,紛紛開始深挖細耕,做好管理變革的同時,加大服務深度和寬度。而這些,都會逐一延伸至實體零售門店的其他行業。
在這個大浪淘沙的今天,有哪個行業前景光明,潛力巨大,要不了幾個月就會被眾多眼明手亮的旁觀者捷足先登,而也正是這種不斷的被模仿被競爭,促使了行業的從業者不斷去尋找差異化,修練內功,所以,行業的發展就是在這樣不斷的外界壓力和自我自省逐步成熟。而我們母嬰店的從業者們,也同樣如此。
期待看到這個行業更好的發展。
作者:歐陽海淼,資深門店管理專家。《前沿講座》電視欄目專家講師,《服裝時報》、《中國美妝》《母嬰商情》《店長》等多家媒體特約專欄撰稿人。
歐陽老師實戰管理書籍《店長應該這樣當》創造3年重印13次的發行奇跡,位居全國同類書排行榜前列。她還著有《導購應該這樣管》《我就是你要的旺店女王》《店長應該這樣當(升級版)》,其著作被多家零售企業選作門店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