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任正非被稱為是“沙漠里的孤獨狐貍”,他坦言自己的私生活是痛苦寂寞的;
郭廣昌曾與財經作家李德林長談8個小時,他不斷重復一句話:我很孤獨;
馬云曾說自己是個lonely的人,“我們這些人都是,領導者都是孤獨的”。
……
孤獨,這個往往存在于深夜中輾轉難眠的青年男女中的普適話題,卻被企業家群體帶入“高潮”,是應了那句“高處不勝寒”?
王陽明有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若執念地把孤獨理解為一種“不動”,又可以從企業家的孤獨說中看到什么?
來源:約局
任正非有足夠定力的孤獨者,才有可能成為中國商界的孤獨英雄
任正非曾說:“我個人的私人生活很痛苦,非常寂寞,找不到人一起玩。和基層員工離得更遠一些,為了公司能夠平衡,我得忍受這種寂寞,忍受這種孤獨。”
任正非幾乎從來不見媒體,不參加任何評選、頒獎活動,甚至華為的品牌形象宣傳活動他都一律拒絕。他的回答是:“我為什么不見媒體,因為我有自知之明。見媒體說什么?說好恐怕言過其實;說不好別人又不相信,甚至還認為虛偽,只好不見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
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任正非幾乎是中國最有靜氣和最有定力的一個企業家。而任正非這個孤獨的國王,倔強地活在自己的聲音中,任你是贊譽或是貶損,他都堅定地與世界保持一定距離,冷靜地學習、思考,在孤獨中探尋人生的意義。
馬云領導者都是孤獨的,我在做我認為對的事情
外媒稱馬云是“中國最孤獨的創業者”,馬云和阿里巴巴曾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曾經有一些淘寶賣家來到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總部門前,抗議淘寶商城提高開店保證金。“當時,我真的很孤獨。”
馬云坦言:“我是個lonely的人。就像爬山,越往上走的時候,邊上的人越來越少。這是一個特性。我在做我認為對的事情。別人不相信,難道我把心打開給大家看?”
在接受央視《對話》主持人陳偉鴻的采訪時,馬云對創業者的建議是:要學會承受孤獨。創業者都是靠自己的毅力走下來。你如果覺得有人送你,你基本上就不會成功了,因為在路上你要學會承受孤獨,左手溫暖自己的右手。
孤獨的馬云在“靜下來”及“管好自己,世界就會好”的管理藝術中,無比清醒地帶領阿里巴巴穩扎穩打成為時代的領導者。
郭廣昌你的團隊是孤獨的,但總要帶著自己的船往前開
郭廣昌曾與財經作家李德林長談8個小時,他不斷重復一句話:我很孤獨。當時李德林開玩笑說,你別逗了,上百億的(企業)規模,對于你來說很多人不是“召之即來”嗎?后來李德林說發現自己錯了,企業家的孤獨跟恐懼同行。
郭廣昌說:“在追求商業真理的過程中,你永遠是孤獨的。這個‘孤獨’并不是說你不需要自己的團隊,而是說你的團隊也是孤獨的——總是要帶著自己的船往前開。”
即使孤獨,郭廣昌依然是企業家里的“正能量擔當”。他告訴周圍的人,在大家都覺得很困難的、都表現出“懦弱”的時候,“我們要勇敢一點”,“挺過去”。正是他的正能量、他的“三個相信”,讓他挺過了大風大浪,在風口浪尖上孤獨前行。
張瑞敏當你自己確定了這個目標并為之而奮斗時,就沒有什么可孤獨的
張瑞敏是一個孤獨的企業家,有人喝彩,有人質疑,可知音難覓。
過去十年張瑞敏帶領海爾進行的一系列創新、變革和顛覆,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理論被業界認為過于超前。當市場環境不好,企業面臨現實經營壓力時,海爾的自我否定和自我顛覆顯得更加另類。
柳傳志曾有言:“我覺得張瑞敏、李東生、任正非等很多企業家在中國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首先,不管結果如何,他們把完全不可救藥的企業,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做大做強,而且大都是國有的,為國家做事,這本身就是非常高尚的一種情操。”
“其次,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能夠獨樹一幟。比如張瑞敏在海外的做法,就是在樹立自己的品牌。這個過程中,他沒有選擇并購,而是自己去創建。這個方式肯定有諸多困難,要去摸索,等于在為后人做探索。”
從無到有去探索,這是一條孤獨的路。
你在企業決策時會有孤獨無助的感覺嗎?面對這種情況你如何破解?
01.決策者本身就是孤獨的
楊石頭(智立方 CEO):既然你是決策者,決策者本身就是孤獨的。孤獨的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找自己。所以,有人幫你是情分,沒人幫你是本分。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分兩個步驟,一個是把目標跟身邊的有決策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人討論,去考慮有哪些選項;第二個就是把這些選項進行8個字“存亡、進退、取舍、得失”決策的手法。
顧逸南(云絡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作為企業決策者肯定會有孤立無助的感覺,這就叫做高處不勝寒。破解的話,我覺得要從以下幾方面來。
首先對決策者來說,孤立無助的感覺是一種常態,所以你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第二,要在做決策前,多多地去傾聽多方的意見,同時也要請教一些其他行業的CEO或者創業者們,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是怎么處理的。第三,就是要對所做的決策負所有的后果。
高評(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合會副秘書長):害怕孤獨無助是人類的天性,企業家在做決策的時候更是這樣。像馬云、李彥宏這樣優秀的企業家,我相信他們也會感覺到高處不勝寒。這種情況下我一般會讓自己放松,重新梳理一下決策的依據、過程、元素和邏輯,確保決策是相對科學和準確的。
王逸翛(北京獵微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這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覺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創始人自己心態的調整。首先要明確目標,直面問題,你只有兩條路:要么公司垮掉,要么想辦法解決問題。
02.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呂匯鋅(上海藝初市場營銷策劃有限公司CEO):不止是決策的時候會有孤獨無助的感覺,孤獨感時時刻刻都有可能侵占自己。
怎么破解?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就外部來講,一定要形成自己完整而強大的社會支撐體系,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學會跟很多人去分享自己的孤獨感和問題。從內在來講,盡量地塑造自己的內心成長和人格成長的部分,我覺得精神成長也是從內在帶給我動力的一個方面。
鄭清(重慶卓銀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一般我遇到難決策問題時,會找我的管理層或身邊做企業的朋友做一個溝通,聽一下他們的意見或者建議。有些崗位或者有些事情我不知道,那么我們之間的碰撞可能會讓我的思路更清晰一些。最終自己是最了解自己企業的,所以說最終怎么抉擇是你自己的事,你只有靠自己。
宋凌炎(江蘇精誠紡織有限公司 董事長):每個企業的決策者都有能被理解和不被理解的時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召集我的股東,分析我的事理,讓大家感受,最終我再做一個決策。這樣可能對整個事情都是一個好的做法。
李雨白(北京君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我的解決方式分兩方面,第一,我會把新產業的發展現狀的市場分析和未來的市場規劃跟大家說明白;第二,我的合伙人、高管提出他們的擔憂、分析和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我們共同探討這個產業的發展方向。
03.好的決策是這樣產生的
吳強(偉事達私董會 教練):一個好的決策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第一個是信息,充分的信息才能產生一個正確的決策;第二個是要有一個價值觀導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三個要考慮到執行時的組織動力。
所以在做決策的時候我有三個建議:第一個是充分的調研,用數據和事實來支持;第二個是以終為始,要看到未來要成為什么樣子,反過來看現在;第三個是群策群力,一定是讓整個組織參與到決策和思考,而不是老板一個人在思考。
劉景鵬(大篷車(北京)家居裝飾有限公司 創始人):企業在經營和做決策的時候遇到困局是很常見的事,根據問題和不同的情況也用過一些不同的解決招數。
常用的比如找一些對自己事情比較熟悉的知己,或者是熟悉這個問題套路的一些專家和朋友來做支招。有時候做一些有的放矢的頭腦風暴,這個過程中可能有時候偶然的一句話或者一些點子,就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答案或者提供一些啟發。
吳言(時代商家 CEO):如果遇到比較重要級別的決策,一定是啟動內部的決策機制。先讓參與決策的成員先各自去權衡利弊,然后在約定的會議時間當場定奪拍板。如果是戰略層面的決策,一般會給自己一段清凈期,比如出門走走、旅行、甚至去廟里跟師父聊一聊。
王菁菁(昊基人力資源服務(北京)有限公司 總經理):企業決策分為重大決策和非重大決策。做重大決策時我都會請一些外腦專家,協助我們通過一些方法論去梳理思路。第二種是跟自己的企業管理層進行頭腦風暴,最終形成的結論是整個團體形成的決策。
劉文中(iH5互動大師 副總裁):想要破解這種無助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增加對客戶市場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其二多體驗和理解自己的產品。每一個決策者都應該是最了解自己業務的人;第三要增加對基層員工的了解,站在員工的角度去看決策的利弊和可行性。
李鑫(北京中智盛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在處理這樣的問題上遵循以下的原則很有效:第一,自己已經想得非常清楚的事情就要堅定,讓下屬去執行;第二,自己沒有想明白的事情跟團隊去探討;第三,團隊想得很清楚,自己卻沒有接觸到實際情況的,假如團隊意識得深刻,去執行,假如不深刻,直接放下或者是讓團隊執行,出現問題的時候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