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動智能時代的浪潮決堤之時,國產手機廠商就紛紛開啟了本土產品的智能之旅,當然了智能手機紅利爆發之際,也紛紛引來了很多企業的跨界入行,如百事集團、格力集團等,不過,隨著手機市場的競爭的激烈加劇,很多手機廠商也逐漸退出了手機市場,如大可樂手機、UINI等,不過,在這場手機大洗牌中,似乎也只在千元機市場較為激烈,而在高端市場中國手機品牌依然沒有與三星而蘋果形成有利的競爭局面。
不過,從三星爆炸門的2016年后半年開始,國產手機廠商似乎瞅準了三星這個爆炸事件,紛紛在事件之后推出了自己的高端手機,尤其是華為的MATE9,金立的M2017甚至都突破了萬元大關,這種顛覆性突破在國產手機歷來可謂是從未有過,當然了,對于一直處在千元機市場膨脹的國產手機來說,此次的壯舉可謂是喜憂參半吧!
市場壓力促使企業自我變革
我們都知道:“壓力產生動力”,而這句話在國產手機市場同樣適用,自2010年以來,全球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持續下降。IDC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長0.2%,創下歷年來最小同比增幅。Canalys數據則顯示,這一時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低于去年同期,自1996年智能手機誕生以來全球出貨量首次出現同比收縮。盡管二者數據有異,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下降的趨勢是一致的。
IDC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在2015年首次跌至個位數,且第一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4.3%。這是6年來中國市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標志著國內智能手機行業開始從增量市場過渡到存量市場。
這也意味著全球和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都即將觸頂天花板,國產手機品牌將面臨巨大的增長挑戰。
當然了,在這種增長乏力的驅動下,智能手機廠商的盈利空間在縮小,而原本千元機市場的紅利也在壓縮,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開拓新的市場空間,而此時的高端市場空間也成了眾多手機廠商的新寵,尤其是在消費升級的狀態下,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訴求也在升級變革,曾經粗暴式千元機模式早已不能適應消費升級時代下的用戶需求,而想要滿足這升級后的用戶需求,產品的升級換代在所難免,而這就面臨著成本的增加,手機價格也自然而然的要向高端挺進。
當然了,匯率變動也會導致成本的增加。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匯率趨近于7.0,導致以美元結算的存儲芯片、主板器件、傳感器、顯示屏等一系列元件成本漲幅增大。主要器件都要向國外購買,實質上也反映出了國內手機市場缺乏核心技術的現狀。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就算成本上漲壓力大,手機該做還是得做,新品的發布更不可能停止。于是呈現在大眾面前的,就是一部部賣的越來越貴的國產新機,當然,廠商們也為此投入了許多。
升級換代提升國際地位
隨著消費升級提升,國產手機廠商們也在做著相應的變革,但是受制于國產手機曾經在千元機市場的品牌形象,很難一下子突破高端市場的壁壘,而想要讓消費者價格觀得到改觀,手機廠商們除了產品性能提升外、營銷、創新等方面的變革也是迫在眉睫,畢竟衡量一個產品的價值不能單純某一個特性去評定。
當然了,國產手機紛紛入局高端市場,雖然從市場需求來看,是手機廠商們的突圍戰,但是高端市場也絕非等閑之輩那么容易就能挺進的,因為手機一旦帶有“高端”的字樣,就需要產品自身從性能、品牌、創新等諸多方面做出調整,而且是區別于千元機的價值市場,當然了更多的是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因為一旦中國用戶對本土產品的高端產品能夠得以支撐,那么對于本土產品進軍海外市場就有了強有力的后盾力量。
業內人士稱,隨著中國本土市場飽和,手機廠商在今后幾年的重心應在海外市場,而非國內市場。然而,在歐洲市場用戶的品牌忠誠度較高,倚重品牌效應,這對于中國廠商想打入歐洲市場而言并非易事。
另外,蘋果和三星等公司一直以來都有在歐洲市場做品牌營銷,中國廠商還不一定舍得投入這筆錢去做品牌推廣。
面對這種狀況,許多中國手機廠商已經在制定新的對策以打入國外市場。去年,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這使聯想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站穩腳跟,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
同時,作為全球最大通訊設備制造商的華為,也已經發布了獨立的榮耀品牌,榮耀對應的英文Honor不僅容易讓外國人記住,還能追求時尚潮流和高性價比智能產品的年輕人。
而如果說一旦本土產品在海外的高端市場能夠得以立足,那么則象征著中國手機產品的整體核心競爭力得到了海外人士的認可。
套路背后產品實力成最大隱憂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產手機可謂是在高端市場卯足了勁的進攻,而且價格是直線上漲,從2000多元價格區間一下子就跨度到萬元機行列,為中國土豪的定制產品增添了許多篩選空間。
例如:市場上8848鈦金手機和Vertu等高端手機品牌,這些手機廠商并不像三星、華為、金立等擁有眾多系列手機,而是專注于高端手機。它們的產品比較單一,售價高昂。8848手機按照外觀材質的不同,分為多個系列,售價從9999元到15999元不等,材質也由鈦合金+小牛皮到18K鍍金邊框+小牛皮可選。此外,8848還提供私人訂制服務,消費者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的材質、紋理、顏色等,對手機進行個性化定制。如在皮料方面,有小牛皮、蜥蜴皮、鱷魚皮三種可供選擇,每種材質又有近十種顏色選擇,售價高達29800元。Vertu手機堪稱“手機界的愛馬仕”,平均每款售價高達十幾萬元人民幣,最高有90多萬元人民幣的款式。Vertu全部是手工制造,材質包括紅寶石、藍寶石、白金、黃金、鉆石等。
而像金立M2017牛皮版起步價6999元,鱷魚皮定制版本售價達16999元,華為Mate9 Pro保時捷版售價高達18899元等,這些國產手機品牌從套路上已經完全像高端手機靠攏了,像什么定制版、手工制作、價格區間等特性標簽已經完全能夠誘惑很多富人的身份需求。
因為定位于政商、精英的手機,也會受到三、四線城市“富二代”等消費人群的青睞。“你知道嗎?高端手機并不是成功人士的專享,在一些三、四線城市,一些‘土豪’和富二代也急于用高端手機來證明自己的身份,他們換手機很頻繁,出來更好的就會立刻換掉手里的,有些富二代比成功人士還了解各種高端手機。”一位手機行業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從目前國產手機像華為和金立的此番做法其實與8848和Vertu則略有不同,8848和Vertu這種壓根就是小眾消費人群的消費品,而且8848的用戶定位比較明確,就是借助王石這種成功人士吸引更多這類用戶,基本不會考慮到普通用戶,現階段就是高端。Vertu這種就是手機里的lV這樣,不會和其他低端貨比,但是Vertu一直在下坡路。
而華為和金立的高端手機雖然定價高昂,但廠商不會指望這些機型掙錢,主要是打品牌形象。不過提升品牌形象后,就會帶動其他產品的定價和銷售,這些產品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和溢價能力,借高端產品讓更多人能關注到自己的品牌和產品,也可以拉動其他產品,促進銷量。
不過這種區別式策略對于國產手機品牌來說,其實更多的是考驗,因為高價格背后則預示著手機的性能要頂級,尤其是像華為和金立這種靠高端產品來提升品牌形象的策略,這種策略對于將硬件調教的要求很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硬件盡可能多地發揮作用。同時受制于高端價位的標簽,產品在設計上也要獨特,最起碼保證不抄襲,盡量不同質化。而且系統UI、交互等設計要能夠帶給用戶良好的體驗。
不過作為國產高端手機,除了在硬件層面占據絕對優勢以外,還必須真正將“科技以人為本”這句看似老套的話下沉至手機中,真正讓手機成為消費者的工作、生活“神器”。否則,就沒有靈魂可言,自然也就不能與海外高端手機競爭。
所以國產手機的此番高端市場布局可謂是喜憂參半,而能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構建核心競爭力矩陣,最終還是未知數,可見國產手機的高端之路任重道遠啊!
- 該帖于 2017/1/4 10:0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