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的大潮中,網購成為當下消費者購物的一種流行模式,而電商企業家為了加速這一模式的形成,紛紛給自己的購物平臺打造了屬于自己的“狂歡購物節”,天貓雙十一如此,京東618也如此,這種強促銷的購物節,無疑像是給那些有購物偽需求的消費者打了興奮劑一樣,讓消費者在購物節這一天瘋狂的下單,瘋狂的刷卡,從而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著各大網購平臺的數據!
從京東發布總下單量的數據看:(00:01:06,超越2010年618下單量; 00:08:25,超越2011年618下單量; 00:34:54,超越2012年618下單量; 01:14:06,超越2013年618下單量; 09:31:12,超越2014年618下單量; 16:03:34,超越2015年618下單量。)消費者在京東的下單量是逐年增多,而這也直接反應了中國對網購的認可逐年增加。
而筆者作為一個科技自媒體人,毋庸置疑當然是關注3C方面的情況了。
數據顯示,6月1日00:00至6月18日12:00期間,京東手機銷售額前10的品牌分別是Apple、華為+榮耀、小米、魅族、三星、樂視、OPPO、vivo、360和一加;銷量前5為小米、榮耀、Apple、魅族、樂視。
雖然這是官方的一份數據,但各大手機廠商為了刷存在感,紛紛為自己尋找了各自的營銷爆點,在這里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從主要的幾個方面看一下數據:
一 手機通訊類銷售額:蘋果第一,華為榮耀第二,小米第三
二 手機銷量上,小米第一,華為榮耀第二,蘋果第三
三 手機各個價格段位的單品排行
從圖片上我們明顯看出:低于千元的預算,大多數人依舊會選擇小米和魅族。在 1000-2500 價格范圍中,華為榮耀與小米表現不錯。高端機市場,iPhone 依舊是熱門產品,但國產手機能上榜的也只有華為一家。
四 好評數最多的十款機型
可以看出在整個排行榜的十款機型,華為榮耀占據了六款,此外 4000 以上銷售排行榜的的前三名同時也在好評榜單上榜,看來“好貨不便宜”這話說的在理。
從整個京東618手機的各個層面的數據顯示,華為和小米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國產智能手機的代表,這毋庸置疑。他們分別代表國產智能手機發展的兩種方向,同時也將其做到了極致——線上與線下、軟件與硬件、中低端與中高端。
但當國產手機紛紛還處在千元機的爭奪中時,華為反其道而行,主動退出低端手機市場的爭奪,轉而進軍中高端,高端手機市場,因為中低端機講究的是性價比,中高端機講究的是用戶體驗。華為每年至少投入銷售收入的10%用于研發,在全球擁有16個研發中心,研發人員占比達70%,截止2015年6月30日,華為公司專利申請量總計76,687件。強大的技術支撐是華為能夠在中高端手機領域立足的一大原因,但不知是否因技術支撐而培養出的自信,華為一直對自己研發的海思處理器情有獨鐘。2014華為推出的麒麟920性能卓越,正是借助這顆優秀的性能華為在國內市場聲名鵲起,并幫助華為的高端手機MATE7取得成功。
而各大手機企業的發展模式來看,可謂是各有不同,我們就拿具有代表性的小米和華為來看: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曾一度讓小米手機成為國人追逐的發燒精品,但由于小米是將手機生產信息組織整合,并最終形成產品,產品以中低端為主,側重于互聯網銷售,這樣的話小米似乎在核心競爭力上沒有大話語權,其實這也是國產手機的通病,許多企業看到了手機的紅利,紛紛找代工做手機,自己負責產品品牌的營銷,推廣,妄想憑借手機的紅利期在國產手機中分一杯羹,結果卻是黃粱美夢,反而是讓其他的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手機廠商更加難做。而華為則恰恰相反,走的是“重”模式,整合手機配件后,自己組裝,并研發核心科技,產品以中高端為主,銷售還是以傳統的運營商模式為主,余承東做手機時既是“做線下渠道,走高端品牌”。一個是顛覆,一個是繼承并發展。我覺得,華為的模式更為可靠,它代表了國產手機的發展要求,代表了國產手機的前進方向。
其實做手機的企業都知道,中低端手機不掙錢,高端手機才是創收的王道。就像好萊塢類型片很多,但能代表好萊塢工業水準的還是大片。以此推理,國產機品牌很多,但能代表國產機水準的還是高端機。
所以小編在這里真心希望國產手機企業能加強科技創新,加大手機研發力度,讓“Made in China”標志走向世界!
(微信公眾號:longgfei)
(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議,歡迎勾搭小編:longfei6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