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培訓不是什么稀罕事,身在職場,誰還沒參加過培訓啊,但要說廠商給賣場采購培訓,怕是不多。一直以來采購大多是傲嬌的,跟廠商談判拽得跟二大爺似的,更別提什么聽廠商上課了。可是,如今豬都能飛起來,還有什么不能發生的呢,其實,不是不可以,而是沒有認真研究怎么才可以。
跟賣場的合作,具體各個業務環節上的工作還是KA業務人員在維護的,但是不意味著KA主管、經理們就沒啥事干,相反,KA主管經理們既要負責內部對KA業務人員的管理,也要跟賣場做高質量的溝通,出面解決的可都是有難度的問題。KA經理們每次見面不應該是簡單的談業務,而是要能上升到給采購上堂高質量的課。這樣的見面不在乎次數是不是多,見一次面,談一次話,就得讓采購對你、對公司的感覺加分。那樣,就不會對你像一般供應商那樣能不見就不見,而是盼著你什么時候能再來。
n 如何才能做到給采購上堂精彩的課?首先,要了解采購最想聽什么?
一般來說,采購除了日常業務的資訊之外,還希望了解:
1、廠方的最新變化。(人事、營銷、產品等多方面的變化信息);、
2、新產品信息。(新品包裝、廣告、推廣、生產情況等);
3、行業變化信息。(原材料變化、產品生產工藝、產品研發、消費者趨勢、銷售方式變化等);
4、營銷成功案例。(在其他賣場、城市做得很好的營銷案子,新鮮的思路創意等)
5、同城其它零售業現狀。(高層變化、成功案例、最新動態、不同流程)。
6、從品類的角度提出的新的營銷建議;
這些東西通常不是一般的業務員能了解并談出來的,所以KA經理的重點就出來了,你不要去談業務員要談的那些瑣碎業務細節和具體工作,更應該側重于資訊、動態、趨勢的交流和分享,這樣能顯出你的高度。如果是談業務細節,跟業務員聊就好了,你的出現有什么不同的意義呢?
n KA經理應該在什么時間會見采購?
是不是想起來了就去約見一下,沒時間,忙了,就擱置,還是有計劃性的安排?既然跟賣場的生意是長期的,你的工作就是要提前規劃的,KA經理約見賣場采購最好是要為了什么。也就是要找個合適的時間和機會點,比如:
1、重要節日前或季節性產品熱銷前一個月;
2、公司系列新品上市前;
3、全國性新營銷計劃推廣前;
4、與賣場合作出現疑難問題(賣場亂價、同行亂市、結算問題等)
5、年度合同談判期間;
6、春節后或半年后生意回顧。
KA經理一個月約見一次采購是比較恰當的,如果見面次數過多,必然削弱業務員的溝通能力及客情關系,采購也會不由自主地大小事都直接電話通知KA經理,KA經理礙于面子,只好應著,最終還是交由業務員解決。如果見面次數過少,在重大決策或資源機會面前,采購就會直接與其他相熟的品牌經理商量方案。規劃好與采購約見的頻率及時間,有利于合理調配好人力資源。對于每一次約見,更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談判質量,把融洽的溝通、互相的學習、最大化支持、最終的收益全部體現在談判中。
n 既然是打算要給采購上課,就得精心準備,倉促上陣可不會有好表現:
由于資源的不對等,采購的談判多是經驗型目的性的談判,有時還是強壓式和問責式的。KA經理如果每次談判都是匆忙上陣,必會落得潰敗而逃。要想讓談判間的椅子牢牢粘住采購,還得看KA經理的課前準備做得如何。準備工作中除了常規的談判目標、數據說明、操作方案等,還應備有熟練的專業知識、適時地加入信息分享,可以提升采購的聊天興趣,也算是給采購減壓。采購往往苦于沒有渠道沒有時間收集信息,也苦于經營的難以突破,相信你的精彩演講定能奏效。采購的自尊心因職業原因而特別敏感,決策方向也因個人喜好變化很大,對此,要有充分的準備。
n 既然是打算要上課,那就不是簡單的聊天,在溝通的語言組織和風格上要注意:
1、信息簡潔實用,避免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地贅述,太啰嗦就容易失去權威性;
2、真誠交流,避免有自大情緒流露,傷及采購自尊,不要說過激的話;
3、本品牌信息避免夸大不實,讓采購產生任何不信任感都對以后的合作不利;
4、賣場信息分享避免過分抬高競爭對手優勢,或指責本賣場弱點,眾所周知的優缺點就不必說了,只是簡單陳述競爭賣場某些成功的操作方法及正在變革的方案,適當說些為采購分擔憂愁的話;
5、通過各種渠道做好本品牌產品及競爭品牌各種信息的收集、歸類和全面了解。主要是產品消費及銷售趨勢方面的信息、原材料的市場行情、企業高層變化、銷售方變化等;
6、適當引導采購發表意見并參與討論,了解他的現實想法,找到切入點,達成合作意向。
采購每天都會見很多的供應商,如何讓你顯得與眾不同?如何讓他從厭煩與供應商的瑣碎糾結中期待與你的見面?如何讓你每次與采購的約見成為一次愉快的交流?如何見一次累積一份感情?這就要求你能跳出普通的業務溝通層面,發揮出你的能量和專業,把溝通變成你的精彩表演,給采購上一次精彩的課吧,讓他欣賞你,甚至仰視你,你就不是一個普通的供應商了,你自然會得到不一樣的看重和支持,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