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人們關于圓通快遞的事情被人們穿的沸沸揚揚,甚至一度將圓通蒙上了“倒閉”的陰影,不過,據圓通相關人士表示:此次事件只是涉及北京的一個圓通收件點,該網點因經營不善關閉,但圓通北京倒閉一說并不屬實,該網點積壓的貨物已大部分派發,圓通承諾所有快件17日可派送完畢。
雖然事件的真實情況我們現在還無法考究,但圓通事件發生,著實暴露了目前快遞行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現象,不過就
圓通快遞一事件,小編昨天寫一篇稿子受到了很多網友的回饋,而且紛紛對這一事件留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龍飛就和大家談一談關于此次事件之后,快遞業如何乘風破浪?
自我掌控,建立健全聘用制度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未來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快遞業年均增速達到54.6%,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匹“黑馬”。2015年,我國快遞量達206億件。
而這次圓通快遞事件的發生,雖然在外界看來是由于配送員春節后未及時上班導致人數太少、忙不過來了所造成的,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由于大多數快遞公司在聘用人員的時候沒有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我們都知道很多快遞公司從總部發送過來的快遞的時候,快遞員其實都事充當著搬運工的角色,尤其是在搬送一些大件貨物的時候,難免會造成人員傷亡,而且快遞員在外送快遞的時候,也會多多少少的出現交通狀況,快遞公司為了避免這種種不確定因素導致的突發狀況而引起一些賠付損失,在快遞員的任用上也是囫圇吞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由于一直沒有先例去和快遞員簽訂聘用合同,在加上快遞員很多都文化程度不高,對法律效力不是很清楚,所以一直也就這樣走走停停的讓快遞公司運營著。
而此番圓通事件一發,我想多多少少會讓其他快遞公司有些警醒,畢竟從長遠來看,公司和員工簽訂合同,尤其是三險一金方面,對于員工而言,是一份心理保障,而且由于公司規章制度的規定,員工的工作休息時間就有了固定的時間,尤其在假期,公司也會根據快件數量安排好人員輪休,避免了節后因為用工荒造成的麻煩,而且員工也不能隨意的跳槽,即便是要跳槽也要等合同期滿以后,提前一個月和企業打招呼,否則就會按規定對員工做出處罰,這樣的話企業對于員工的去留就會有掌控,即使有人辭職也會即使補缺,不會出現因為員工流失導致快遞無法送出。
深度發力,形成利益構架
我們都知道像傳統的這種快遞加盟形式的公司,加盟網點大多采取自負盈虧方式,在利潤低下的情況下,不得不再尋找二級或者三級加盟商來獲取利潤,一些二級加盟還好一點,可能硬件設施還算完善,對于一些利潤更薄的三級加盟商,甚至一些倉庫、運輸車輛等硬件設施都是租賃的,完全達不到標準的快遞行業規范。而且很多加盟商只要資金到位,就會加盟成功,完全不考慮加盟商的利益。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雖說現在人們的網購熱情很高,但是對于快遞公司來說,一定會對自己配送范圍內的配送數量,如果總部可以對于這種數據自我把控,對于加盟商配送范圍內的快遞數量實行優化配置,因為無論是收取還是配送快遞的價格都是標準的,唯一能把控的就是加盟數量,而總部要做的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對于加盟范圍內的配送數據標準化,在新申請的加盟商覆蓋的范圍,總部可以通過數據報表對其進行分析,如果沒有達到標準就不予批準。
這樣的話就大大的保障加盟商在配送范圍內的利益保障,避免因為加盟商在加盟了以后快遞件稀少而難以維持繼續的情況,在保障自身利益的時候,對于公司自身也是企業宣傳,從而更好的保障品牌影響力。
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快遞業在招聘的時候往往門檻極低,學歷不限、工作經驗不限、懂不懂道交法不限,只要體力好,似乎什么人都能開著電動三輪送快遞。但是這也為快遞行業埋下了禍根,因為現在的消費升級時代,物流企業也有很多,那么一旦多了人們就會對快遞員有對比性和選擇性,尤其是京東的自建物流,可以更好的掌控員工的配送情況。
國內物流企業目前除個別在規模上較為突出的企業,普遍的物流企業都是規模不大,物流服務的技術和標準都不是很完善。實際上中國物流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時間,一直都還是停留在學習的階段,包括市場對物流行業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運輸、倉儲、配送的階段,所以市場也不完善。
而越是這樣越是給了很多企業發展的機遇,因為誰先將快遞業做到極致,可以說就能顯現引領作用,而京東電商物流的發展,雖然剛開始在業內飽受爭議,但現在看來是不是十分精彩和具有借鑒作用。在阿里致力于擴大自己的物流聯盟和完善自己的物流規劃的時候,京東已經在勤勤懇懇、實打實的花大投入來完善“自建物流”模式。
而回頭看現在的電商業務,京東賣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產品加服務。能夠在電商賣的產品,一個基本前提是產品是標準化的。京東、國美、蘇寧、天貓,大家都在賣標準化的產品,標準化的產品靠什么競爭,首先想到的是價格,但靠價格競爭大家比的是誰最后餓死。如果標準化的產品加上非標準化的服務呢,那利潤的想象空間就大了。
對于快遞公司來來說,快遞員可以說一個公司的終端服務器,是直接面對用戶,也是直接體現公司服務質量的,一旦快遞員的素質不行,對用戶態度不好,用戶完全可以讓商家用其他快遞公司來配送,這樣的話最后的苦果還的快遞公司自己吃。
此次圓通事件對于快遞行業是個警醒,未來,行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而這個市場,能容下的超級玩家將不會很多。對快遞行業來說,這是一次不得不進行的升級。
- 該帖于 2017/2/18 9:4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