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雞年春節過后,原本就不平靜的智能手機市場越發的波濤洶涌。IDC、GFK等機構給出的調研數據刺激了大多數手機廠商的神經,“硬件免費”和情懷徹底退場,如何賺錢成為新的主旋律。
手機廠商作出的最直接反應就是漲價。小米、魅族、努比亞等有著明顯性價比策略的手機品牌相繼背離初衷,小米甚至推出了直供等銷售模式,不難發現手機廠商對占領渠道的急切。
但在渠道戰和漲價潮之外,智能手機市場也開始出現了新的競爭因素,那就是權重越來越高的技術加成:AI。新近發布的美圖T8就把AI美顏黑科技作為定位發力點,而早在2016年,榮耀Magic就打出了智慧手機的旗號,可以說人工智能在手機產品上扮演的戲份已經越來越重。
為什么說渠道戰和漲價潮只是表象?
成者為王敗者寇,這一簡單樸實的道理在智能手機市場被一次又一次的驗證。當年身披互聯網大旗的小米異軍突起,風口上的互聯網渠道被捧上神壇。但在2016年過后,深耕線下模式的OPPO、vivo成為市場雙甲,曾經盛極一時的小米到了國內第五,市場的風向再次出現了變化。
很多人將OV的崛起粗暴歸結為兩個因素,即廣告營銷做得好、線下渠道鋪的廣。誠然,不管是OPPO還是vivo,在國內的門店和專柜數量均在20萬家以上,尤其在三四線市場可以說是見縫插針。單從渠道方面來看,OPPO和vivo的線下市場覆蓋率已然超過了華為、蘋果,更是小米、魅族等依賴互聯網渠道的手機廠商所難以比擬的。而在價格方面,低配高價似乎一直是OPPO、vivo被手機發燒友們所詬病的對象,即便如此,二者已然收割了中高端手機市場,不只是銷量,還有利潤。
在阿里公布的2017年Q3財報中,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京東發布的2016年Q3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38%。OPPO與vivo的崛起和電商渠道的衰退似乎并沒有關系,相反電商平臺的市場營收仍在持續增長中。尤其在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紛紛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的情況下,互聯網渠道的優勢較于兩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圖手機等廠商同樣在汲取互聯網渠道的營養。在渠道的表象之外,引發智能手機格局動蕩的怕是要回到產品力上。
所謂的產品力,即產品對目標人群的吸引能力,由驅動力、想象力和影響力三個獨立的核心因素組成。簡單來說,驅動力通過價值的回歸和引導,順應人的慣性,對目標消費群產生吸引;想像力通過產品的定位和提醒,挑戰人的慣性,對目標消費群產生額外吸引;影響力通過情感的寄托和轉移,形成新的慣性,對目標消費群產生持續吸引。
由此便不難解釋小米和OV崛起的內在原因。
在2014年及之前,相比于依賴運營商渠道和補貼政策的“中華酷聯”,小米扮演了“創新者”的角色。自詡為喬布斯門徒和借助互聯網的營銷方式,打破了傳統手機的常規,特別是性價比策略和“為發燒而生”的口號,更是讓小米的品牌知名度徒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雷軍被視為中國的雷布斯,小米被看作中國的蘋果,憑借這個美好故事和饑餓營銷,小米所表現出來的產品力不言而喻。
而堅持線下渠道和廣告營銷的OV,在其他手機廠商紛紛“小米化”的時候終于迎來了契機。性價比策略的代價是糟糕的用戶體驗和產品口碑,“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巨大差距,使得互聯網模式逐漸喪失了吸引力。反倒是OV頻繁的綜藝贊助,吸引了大批潛在用戶的關注,星羅棋布的線下門店順應了消費者的購機習慣,而中庸的產品體驗又緊緊的培養了大批的口碑用戶,最后恰如其分的明星代言為產品帶來了連系消費者的情感寄托。
究其本質,當產品趨于同質化的時候,產品力也開始消失,最終體現在渠道上的差異。能夠證明這一點的還有同樣依賴互聯網渠道卻贏得了“小而美”稱號的手機廠商們,比如主打美顏自拍的美圖手機贏得了無數女性用戶的青睞,在獲得豐厚利潤的同時成為成為了天貓雙十一的黑馬,在中高端機型的銷量排行榜上占據2席。依靠著“自拍神器”和“她經濟”這兩個基本盤,美圖手機在市場上劃出了自己的地界、站穩了腳跟,也最終在今年推出了加持更多自拍黑科技的美圖T8,進入高端市場的搏殺當中。
或許手機元器件價格的上漲正在逼迫手機廠商漲價謀生,但價格上去了,產品依舊未能走出同質化的牢籠,在服務和體驗上較于競爭對手又有著明顯的短板,這種形式的漲價和慢性自殺并沒有太大差別。
AI是否是手機廠商追逐差異化的契機?
人工智能大概是2016年最為火爆的領域,互聯網巨頭們相繼踏足于此,無畏的創業者們蜂擁而至,對于嗅覺敏銳的手機廠商來說,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一個有待攫取的金礦。
手機廠商們看好人工智能的原因不難理解�,F有的交互方式是現代智能手機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擁有深度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無疑增加了手機功能的維度。在很多科幻電影中,取代手機等數碼產品都被設定為了人工智能,然而這并不是無邊際的遐想,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機上的進一步應用已經迎來了兩大利好因素:
一方面,人工智能應用的云服務化。人工智能對于數據的延時并沒有過于苛刻的需求,AI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服務的結合早已成為一種趨勢,也極大地降低了AI在手機端應用的門檻。開發者不需要再擔心手機的計算性能,而且在云端的開發還省去了逐一適配手機終端的麻煩,手機扮演了數據采集和結果輸出的角色。
另一方面,手機處理器的智能化改進。在高通驍龍820之后的高端處理器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創新就是搭載了“認知計算平臺”Zeroth。這樣手機不僅可以借助云端實現“深度學習”,在不聯網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認知計算平臺讓設備更好的感知用戶行為,比如自動尋找最優的無線連接、通過行為分析增強手機的安全性等等。
不過站在手機廠商的角度而言,這種“基礎設施”的成熟,人工智能或將成為走出創新困境、打造差異化優勢的重要發力點比如美圖將AI用于智能美顏,未來AI將會進入到更多人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就目前來看,一些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手機廠商已經開始進行兩個方面的嘗試。
其一,利用人工智能改善交互。
2011年出現的Siri大概是人工智能的最早嘗試,隨后誕生了Google Now、Cortana以及國內的訊飛語音助手等諸多產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Siri等智能語音助手并未完成改善交互方式的使命,至少并沒有太多人將其與人工智能的概念捆綁在一起。不過從手機廠商近期的動作來看,這一現狀或將有所改善。
三星在去年10月份收購了一家名為Viv Labs的公司,除了能夠與人進行復雜對話的虛擬助手,Viv的后端系統具有編程的特性,能夠更加了解用戶的意圖,隨時創建程序來處理任務。無獨有偶,榮耀Magic描繪了相似的應用場景,同樣在語音助手之外,試圖通過感知與深度學習,記住用戶的習慣行為。
整個2016年,谷歌、蘋果、三星、華為等收購了一連串的AI創業公司,諸如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將逐漸應用在智能手機上,以打破觸屏交互帶來的瓶頸。
其二,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體驗。
除了系統層面的改進,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優化用戶體驗業已成為手機廠商塑造差異化形象的重心之一。
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已經開始了不同程度的嘗試,比如華為開始利用AI功能在動態內存壓縮、實時資源清理等方面進行嘗試,以提升系統的流暢度;魅族也宣布在Flyme 6系統中加入One Mind,通過觀察并記錄用戶日常使用習慣,包括應用、游戲的使用頻率以及用戶的作息習慣等,提高系統的響應速度。
相比于華為、魅族,美圖手機所做的嘗試可能會給用戶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剛剛發布的美圖T8手機,除了繼續主打“自拍神器”路線之外,將人工智能加入到了拍照過程的使用體驗當中,通過識別人臉、性別、年齡等信息,為用戶制定專屬美顏方案,同時也獲得了殺入高端手機市場的籌碼和用戶認可。
人工智能的概念對于產品驅動力和想象力來說本就是加分項,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來打磨差異化的功能,恰好迎合了手機廠商擺脫產品同質化的需求。不過,當所有手機廠商都蜂擁而入的時候,如何成為行業的領跑者,仍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今日頭條發布的《2016年度手機報告》中,揭露了這樣一個事實,三四五線城市的用戶關注手機的使用體驗,對手機參數、性價比等越發的不敏感,一二線城市的更關注手機的使用場景,HomeKit、閃付等等。也就意味著,在盲目占領渠道的同時,手機廠商還應該回歸到產品本身,在用戶體驗上如何圍攻三四線用戶,在使用場景上怎么贏取一二線用戶的青睞,人工智能都是不可錯失的契機。
結語
塵歸塵,土歸土,在銷量這個唯一標準的衡量下,一些手機廠商們正試圖抓牢任何可能提振銷量和利潤的稻草,渠道和營銷如此,人工智能的苗頭也不排除有這方面的因素。所幸,這個市場上有OPPO、華為等量級上的巨頭,也有美圖手機這樣蓄勢待發的后起之秀,在人工智能的應用上正表現出不同的態度。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于對智能硬件、云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