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問題由來已久,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平臺、不同的顧客,都需要面臨這一現實情況---售假問題,只不過今年由兩會代表在這樣的環境中提出,顯得格外重視,也引起了大家熱議。批評阿里是售假的最大責任者,這個有點讓阿里蒙冤。問題根本是阿里只是一個平臺,它不生產東西,但是因為它的便利和銷量,反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售假者的隊伍和規模(或者講是因為阿里的突出,讓全國的假貨市場真實面目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假貨情況不止在網上存在,兩會的代表可能久居高位不查山村民情。筆者是個土生土長的山里孩子,自小到大每逢大集都是最愉快的,因為大集上產品琳瑯滿目,從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產品之豐富絲毫不亞于淘寶,價格之低廉絲毫也不高于淘寶,但它是正品嗎?不是!在這里需要強調何為假貨?何為正品?個人認為經過國家相關機構認證的、具備相關知識產權的產品,是正品。所有假冒正品知名(包含其它一些)混淆市場的產品皆為假貨,但無任何標示和品牌的產品歸為哪類?應當也是假貨。那問題來了:全國廣大的農村大集上售賣的產品何人監管?有沒有監管到?反思阿里,問題的本質是一樣的。阿里平臺上出現的問題跟農村大集是一樣的(阿里做的監管好于大集),只是阿里集中在虛擬的網絡平臺,并且產品銷量無限大,而大集生于歷史的長河,并且依舊在隨時代發展。可以這樣說:馬云爸爸是借農村大集的現象和網絡的本質,讓無限的商品跨域了距離,直接展現在你眼前,極大地滿足了全國、全世界顧客的購物方便,從而成就了阿里巴巴!也做成立一個世界性的企業。
其次阿里只是一個平臺,因為方便而受到無數業主的歡迎,這當中充斥著大量的制假、售假者。從道理上講管控生產假貨是治根,售中監控是監管,但對生產企業的管控是政府!也就是說代表的說法是錯的(或者說是不全對的),是國家機構沒有從源頭監管好,而阿里無非因為市場的占有率大、影響力大而背了黑鍋。
最后解決售假應當由國家政府部門,從根源加強生產商的監控,最大限度的從源頭杜絕。所有的產品銷售者(網絡的、實體的、傳統的)應嚴格審查生產商的資質,加強監管,并設立舉報機制,對于舉報生產者出現的問題,一經由政府部門查實,應當重重獎勵銷售平臺(不論哪種品臺),而不是依平臺為監管核心進行處罰(目前工商局就這么干,并且處罰很重)。這是一種變相的責任推脫,我個人覺得這個建議應當提給兩會,不能讓阿里蒙冤!
重實際、解民情、曉民意,知面識根且為民做主,這才是黨的政府機關應該做的事,我們零售業和全體顧客做監督,核心責任明確,上下融會貫通,政府機關執行不走樣,這樣的政府才值得我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