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的實體店目前有四種:亞馬遜書店、Amazon GO便利店、亞馬遜生鮮取貨店和亞馬遜家具店。
目前只有第一個真正在運營,而其他三個正在“折騰”當中。
我們先來說說亞馬遜的便利店Amazon GO。
自從在2016年12月初搶了一個大頭條后,亞馬遜的“拿了就走”便利店Amazon GO就一直沒有什么消息。此前,亞馬遜表示,Amazon GO正在進行測試,并將于“2017年早些時候(early 20017)”正式對外營業,不過這都要四月了,居然還是沒什么消息。
按照亞馬遜此前的報道和視頻,消費者在進入Amazon GO以后,只需要掃描自己的二維碼后,就可以進店開始購物,選好商品后更可以“直接拿走”,因為系統會通過物品識別和庫存管理等方式實現自動結賬。因此,這一切也被視為解決傳統零售店中排隊長龍的一個最新嘗試。
有報道表示,Amazon GO是遇到麻煩了。
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報道稱:
“一個對此項目十分熟悉的人表示,亞馬遜的這項技術在人多的時候和需要人工進行質量控制的時候,就會崩潰(crash),亞馬遜的員工需要通過視頻圖像來確認消費者被正確地進行了收費。”
從目前來看,一些問題包括,當一位消費者在店內拿起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乃至于形狀怪異的商品后,店內的監控系統必須可以進行識別。同時,這套圖像識別系統必須能隨時識別出消費者本人的“變化”——比如他把衣服脫了、戴上了帽子或者圍巾等。
類似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也有個報道:
“(Amazon GO)店內的跟蹤技術只有人人少或者消費者走的很慢的時候才能完美的發揮功能,而在人多的時候就搞不定了。”
有趣的是,業界對此卻認為此事稀松平常。
“Amazon GO基于最新的創新——包括計算機視覺、感應器整合、深度學習等——而實現的,把這么多東西整合成一套系統一定是要花很長時間的。”Clarus Commerce的首席執行官Tom Caporaso表示。
當然,對店鋪進行革命化變革的其實并不只有亞馬遜。
沃爾瑪最近也升級了它的“掃完就走(Sacn-and-GO)App”,當你覺得買某件商品時,只需要打開手機掃一下,就可以把這件商品放進購物車了,最后在結算的時候直接就可以用App來搞定。
當然,在你離開之前,依然會有一個沃爾瑪的員工來檢查一下你的小票和商品。當然目前這項服務也只在三家店進行測試,這三家店分別在阿肯色州、佛羅里達和休斯頓。
克羅格超市(Kroger)也有類似服務,它通過感應器系統來預測某一時間段需要開通多少個結款臺。克羅格超市的數據顯示,這套系統讓平均等候時間從4分鐘降低到30秒以內。
不過,在為Amazon GO“焦頭爛額”的同時,亞馬遜也沒閑著,繼續在實體店方面“折騰不止”。
第一,亞馬遜的“生鮮取貨店(AmazonFresh Pickup Store)”正在有條不紊的在西雅圖地區測試。
按照亞馬遜的思路,用戶在通過亞馬遜生鮮服務購買生鮮后,將可以自己開車來這里取貨,而不是等著商品送上門,這也算是將美國實體零售圈的“BOPIS戰術(Buy-Online-Pickup-in-Store,線上下單店內取)”發揚光大了。
只不過,對于實體零售商來說,BOPIS還能帶來更多的收入——消費者進店取貨后很可能順手再買點什么,而亞馬遜目前還沒有提及這方面內容。
第二,亞馬遜書店(Amazon Books Store)繼續開店,目前已經開了5家,分別在西雅圖、芝加哥、圣迭戈、波特蘭和波士頓外面。而且亞馬遜已經宣布,還要再來五家。
第三,這個比較令人震驚,因為,亞馬遜要開個家具店和電子產品店。
按照《紐約時報》的報道,這種家具店主要作為展示廳,讓用戶去實際體驗,如果喜歡,用戶下單后,將有亞馬遜直接配送到家。
(來源:聯商專欄 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