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零售商來說,線上業務中總會有所謂“購物車棄置(Cart Abandonment)”現象出現,原因似乎成謎——不過,能確定的是,這些銷售額大部分都“失效”了。
一般來說,不少用戶——包括我——都有把“稱心”的商品放進購物車,但是最后是不是進行結算,或者說對多少進行結算,就很難說了,甚至有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是過了很長時間才去結算的。
所以說,對于零售商而言,一部分購物車棄置真的就是棄置了,而一部分,可能還能挽回——甚至,可以說,購物車棄置本身就是整個購買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美國的營銷公司SaleCycle對5000+用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用戶棄置的原因簡直就是多種多樣:
比如,超過三成的棄置用戶表示,“我就是想看看”,還有一部分表示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購買的一個過程——正如在實體店中,盡管會往購物車里放很多東西,但是結賬的時候可能還是會把一些東西“丟掉”的。
可以說,上面的兩個原因是個性和購買習慣使然,不過有一些原因就很可怕了,比如說當用戶表示“結算有問題”“物流有問題”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人家都要掏錢了,結果你一腳把他踹出門了。
而且要注意的是,這時候不僅僅是損失了銷售,其實還有額外損失,例如很多消費者是通過搜索引擎進入你的電商網站,這一下點擊是多少錢,相信零售商們很清楚(而且心里在滴血吧?),同時如果用戶真的因為“結算方式”“物流不便”而結束購買,那么你能保證他下次還能用你的電商服務嗎?
SaleCycle的這份報告還發現,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消費者在把商品加入購物車后,最后卻沒有結算;而在細分領域,最受影響的就是電子產品和生鮮蔬菜類產品了——你得慶幸這個沒出在實體店里。
此外,FuturePay也有一份類似研究,發現美國消費者認為“物流不免費”是消費者棄置的最大原因——其實在中國這個也排至少前兩名……
如此可見,在購物車棄置這個萬億市場上,真有很多東西值得零售商思考一下了。
(來源:聯商專欄 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