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是趨勢,連在一起,容易,但是要做到真正的融合,但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線上企業有著線上企業的基因,能夠純熟的利用互聯網的各種要素,有強大的線上流量入口,有超強的商品展示能力,有疾風暴雨般的促銷推廣能力,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對消費者的數據細致到令人恐怖的掌控,有機動靈活的支付方式,建立了一套與之共同發展且至關重要的合作伙伴--快遞,并且雙方建立了信息共享的數據庫,使得消費者能夠及時了解到自己所購商品的物流信息情況,減少了先期對網上購物的恐懼和擔心。建立了一套對商品和商家的評價體系,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網購生態體系。
線上企業的基因就是新,新技術,敢創新,新思維,新互聯。新事物的出現,有著一般事物的發展規律,導入,成長,爆發,平穩,衰減,這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都擺脫不了的規律。由于其基因的作用,新技術,新思路等新因素的每一次前進都會帶動線上企業的大步發展,但在相對比較平穩的時期,線上零售也會陷入平穩的發展期。這就是當下線上企業的一個寫照。
線上企業大都是風險資本追逐的對象,本身積累了大量的資金,處于資本的逐利性,在發展陷入平穩期后,仍不降低的對規模,利潤的追求,驅動著線上企業的發展欲望。當下大批的線上零售企業瘋狂的展開的并購,以及對線下零售企業的收購,大體都是出于此目的吧。
相對于線上零售,傳統的零售企業的基因是穩。從人類早期的物物交換開始,實物,交換,變化不大,變換的是不同時期不同的實物,商品,貨幣,支付,購物場所等不同的要素。商品有低級到高級,貨幣也歷經不同的形態,購物場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各項要素的發展一直是比較穩定的。
這是一個線上零售和線下零售碰撞交流的時代。
線上零售企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人們對零售發展的思索,也在資本力量的撮合下,開始促進兩者的交流碰撞。那么接下來的融合是大家走到一起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新沒有錯,穩也沒有錯,但是兩者基因的不同,出手的路子可能會不同,我個人覺得兩種企業走到一塊,真正融合需要基因改造,重塑新零售企業的發展基因。
傳統零售的萬達,大潤發等行業巨頭也都隨著發展的需要,推出了自己的線上零售,帶著傳統行業的基因,就像帶著鎖銬的大象,走的路子還是不盡如人意。線上零售的阿里也開始滲透到線下的零售企業了,目前還沒有看到巨大的改變。
要做好兩者之間的融合,我個人覺得從下面幾點開始吧。
1,業務流程改造,充分互融。兩者的流程重新梳理,穩的因素一定要,但是線上企業的“新”字,更要。就像對待歷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待線上企業不好的刷單,買好評等要堅決不要,傳統零售企業好的方面也要保留。或者說,在兩者融合之前,不妨先坐下來,梳理流程,優化流程,為新零售企業打磨好專屬基因,并且轟轟烈烈的談一場戀愛,然后再結婚,豈不是更美!
2,人事團隊磨合,充分互融。零售是關于人的事業,兩種企業接觸之初,帶著各自不同企業的基因,避免不了各種碰撞,改變不了原來的思維模式。一定要在團隊中相互磨合,以便更好的快速打造出屬于新零售的新基因。可以進行崗位職能的互換,到對方的場景中去工作一段時間,以一個新人的角度,學習對方工作中好的方法和思路。相信經過一段時間,雙方一定會融合到新零售的團隊中去。在現實的并購中,不是一方的團隊出走就是另一方團隊人員出走,極大的減緩了新零售的發展速度。
3,一切為了消費者,必須充分互融。這是我們零售企業的所有出發點,無論是什么樣的碰撞,競爭,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消費者。在新零售的路上,從此目的出發,我們會減少更多的分歧,增加更多的共識。
4,打開所有連接,互利共融。線上企業有時為了自己企業的一點私利,利用自己技術的優勢,為互聯制造障礙。恕我寡聞,微信和淘寶就不能互聯,相信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也只會是一段一笑而過的歷史。
零售行業的轉型之路已經開始,這是一個痛苦掙扎的時期,大家都對未知充滿了畏懼,相信對于美好的憧憬會沖淡所有的恐懼。前進的路上有你,有我,有我們大家,大家團結互助,相互融通,無論什么樣的手段,技術,方式,都只是我們服務顧客,消費者的一種形式,不再會有線上線下之說,我們的名字就是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