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購物中心到了靠內容提升競爭力的時代,除了提供產品和服務,也包括提供什么樣的文化內涵給消費者。對購物中心來說,品牌是“內容”。為此,聯商網特別策劃“重來,購物中心新內容運動”,去挖掘尋找新銳、特色品牌的最新發展和案例,供行業參考。
那些曾經風華正茂的電腦城卻在逐步凋謝,調整、關店成為主旋律,剩存的電腦城也活得戰戰兢兢,不知道下一刻倒下的會是誰。
媒體充斥著電腦城落寞的信息,看不到一絲希望。全球PC出貨量連續下滑,PC廠商幾番自救,幾番陣亡。
當行業吶喊著路在何方時,電腦城的亂象卻從未有人去糾正,只是簡單的等待著客流會不會重新蜂擁而至電腦城,再度回到十年前的鼎盛時期。現在只是掙扎著求生,見到消費者能宰就宰,茍延殘喘的活著。
百度電腦城的信息,宰客、落寞成為主旋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無不如此。
電腦城作為一個零散的專業市場,從未規范過,享受著時代的紅利,飲鴆止渴。低配高價、以次充好等等都是電腦城的潛規則。
在渠道為王的時代,消費者被動選擇電腦城消費。
在網商出現以后,正品平價讓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實際上電商并沒有搶走電腦城的市場份額,而是電腦城拋棄了消費者。
流量紅利消失、物業老化、思維僵化、體制與市場完全不符……一個喪失速度與激情的行業,卻迎來機會性的市場重構。
流向導向的年代,高科技產品本身代表著強IP,實體渠道的混亂不堪讓IT產品失去了本該有的光芒。無法有效整合IT產品授權商無序生長,市場就難以得到有效規范。
一店一品牌授權商正在改變一個電腦城十幾家聯想授權商、華碩授權商的格局。通過嚴選商戶、引導商戶以及先行賠付等手段,重新塑造電腦城平臺在消費者已有的坑蒙拐騙認知。
賣貨是早期零售平臺的主要功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基本需求是時代背景。當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個性需求逐步上升為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傳統基本款需求作為剛需存在變為低頻消費,個性化商品作為欲望消費轉為高頻消費。
商戶及廠家無法在消費過渡階段把握轉向時,作為平臺商只能主動承擔起解決市場痛點的角色。
平臺商需要通過市場反饋率先構建出市場需求原型,并把市場需求原型打造出來,傳遞給商戶及廠家,讓他們根據自身狀況及投資實力進行品牌和商品升級。平臺商、商戶、廠商都不主動承擔起這個角色,就會導致整個行業整體沒落。
樂之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由平臺商自營誕生的新物種。通過全新定義,解構出新的商業模式。為消費提供智能生活的提案,創造美好生活的入口,滿足消費者知性、美麗、健康、生活。它有新型的科技產品、寬敞的商場空間,帶有趣味的體驗。
消費者全世界尋找適合自己逼格產品的時候,平臺商需要撐起搬運工的角色,為消費者收集起更賦創新的商品。MP3、音響等小玩意有的消失,有的在消失的路上。另一面,卻是這些小商品一直與我們同在,并且融入進生活當中,只不過它是別人家的產品。
這些商品不僅更易攜帶,外觀、功能、情調等等方面都更能滿足消費者的欲望。商品升級的沖擊,消費者很難說不要不要的,這個時候真的只是別人家的商場的區別。
電腦城想成為大平臺商,就要有更大的包容性,包括與電商合作,取長補短。戰略上可以藐視對手,戰術上要給對手足夠的尊重。
流量共享是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渠道需求、商品需求……
消費者決定線上線下的戰局,線上線下平臺要做好的就是盡量滿足消費者各類合理需求。你能為消費者做得更多,選票就更多。
電腦城集體落寞的時候,別人家的電腦城卻在悄然改變。殺死電腦城的一定不是別人,而是……
編者注
商場的娛樂業態正在經歷大洗牌。
一方面新型的娛樂業態進場,包括各類運動館、主題樂園、VR、電競體驗館、大型游樂、海洋館、密室逃生、飛行體驗館、演藝劇場、鬼屋等在大量殺入這片藍海。
另一方面,各類自帶流量兼具互聯網氣質的“黑科技”專業店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也成為各大購物中心的新寵,而且這類業態占地面積大,可以作為主力店。如何抓住這一輪機會至關重要。
(來源:聯商網百人薈成員 王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