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還最后剩一天,2017年將劃上圓滿的句號,對于餐飲業來說,這一年過得悲喜交加,創新備受矚目,新老牌餐飲備受資本市場考驗。
《聯商網》總結了2017年最受關注的“十大事件”,一起回顧這一年都發生了什么?
1、麥當勞成國產 拓展中國業務改名“金拱門”
今年1月,麥當勞中國及中信股份對外宣布,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和凱雷投資集團與麥當勞達成戰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將以最高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該公司將成為麥當勞未來20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
而后,新麥當勞又與恒大、碧桂園、中海簽署戰略聯盟。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內地麥當勞餐廳將從2500家增加至4500家,開設新餐廳的速度將從2017年每年約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約500家。屆時,約45%的麥當勞餐廳將位于三四線城市,超過75%的餐廳將提供外送服務。
在10月麥當勞中國悄悄將公司名字從“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改為了“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同時,推出的未來2.0餐廳,整合數字化、個性化、人性化軟硬件,將重新定義“新零售時代”顧客對方便性的認知和理解。
利用大數據和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提升精細化經營水平,創新商業模式,適應消費新需求和新趨勢,也成為麥當勞新的轉型方向。
2、智能技術融入餐飲 連鎖餐廳布局智能餐廳
隨著各種科技技術的完善,運用到顧客服務上的科技產品越來越細致,節約了人工成本的同時增加顧客體驗感,深受快餐連鎖餐廳的歡迎。
今年4月,百度公司與肯德基在上海聯合推出智能概念店“KFC original+”,在這個概念店內,將使用百度度秘機器人完成語音交互、智能點餐和全息投影展示。
用戶在KFC進行點餐時,可以用日常語言和小度機器人對話,完成從點餐到支付的全流程。在全息投影體驗區,度秘機器人則以360度全息成像技術展示肯德基吮指原味雞的制作過程。同時,肯德基kpor杭州萬象城還推出自助點餐、人臉識別支付功能等,把智能玩到極致。
11月17日,德克士首家無人智慧餐廳在上海落地,該餐廳主打“無人自助模式”點餐、付款、取餐全部都可以在微信上完成。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店員的借助,這也說明德克士即將進入無人領域。其實這種運營模式是借鑒了,美國硅谷的一家創業公司Eatsa。
目前,無人餐尚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且軟硬件成本比較高。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正餐而言,無人餐廳技術在快餐品類的運用會更為廣泛。
3、海底撈遇危機 公關給力化解危機
8月,媒體的一則曝光海底撈后廚老鼠亂竄、店員用湯勺掏下水道、打掃衛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的新聞在朋友圈瞬間引爆。
緊接著當天14:30左右,海底撈北京勁松店門口貼著停業通知,兩個小時后,太陽宮店也貼上了“停業通知”。隨后,海底撈發出了《關于海底撈火鍋北京勁松店、北京太陽宮店事件處理通報 》。5條整改措施,每條都由公司高管甚至董事親自掛帥,力度相當大。
對于餐飲行業,食品安全問題是經營的命脈,海底撈公關以“驚人”的速度僅用了半天時間就成功的化險為夷,憑借“這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的危機公關策略,將輿論往引導至良性方向發展。
4、中餐海外拓荒 迎來新一輪淘金之路
隨著國內餐飲品牌在市場中的迅速發展,以及硬件軟件的全面升級后,一大批知名餐飲品牌開始瞄準海外市場,或將迎來中餐界新一輪的“海外拓荒”。
今年6月,和合谷計劃年底前在英國倫敦開出第一家海外店;7月中旬,支付寶宣布進入美國華人餐飲界;8月初,慶豐包子借“一帶一路”東風成功在哈薩克斯坦落地首家海外店......
種種跡象表明,在國內餐飲業持續升溫的背景下,促使著具備一定實力的餐飲品牌開始在海外開分店,搶占市場。
未來,國內餐飲品牌在國外市場勢必會上演一場激烈廝殺,誰才是最后贏家,國內資本市場將拭目以待。
5、網紅餐廳倒閉 靠人氣經營無路可走
11月網絡上傳出上海網紅鼻祖餐廳“趙小姐不等位”倒閉的消息。據了解,該品牌上海的6家門店已經全部關閉。
除此之外,很高興遇見你、一籠小確幸等一眾網紅屬性餐廳部分門店也紛紛關門歇業。
網紅餐廳“死得快”這一魔咒的紛紛應驗,也是在警示經營者們餐廳一定要按照餐飲的特有節奏,在追求餐品的品質后,要輔以恰到好處的營銷、現代科學的管理手段、加盟連鎖模式去打造餐廳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
6、餐飲企業迎來上市潮 港股受歡迎
6月27日,廣州的老字號廣州酒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相關評論認為,這是近8年來唯一在A股成功上市的餐飲企業。
數據顯示,今年7月至9月,已有6家餐飲企業在港交所申請IPO,其中2家申請于主板上市,4家申請于創業板上市。而目前,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餐飲企業已超20多家,除了香港老字號的餐飲企業外,味千、小南國、唐宮中國、呷哺呷哺等很多內地餐飲企業也紛紛在香港圓夢上市。
相對A股上市的困難而言,港股上市的程序相對簡單,對企業上市要求相對寬松。因此,許多餐飲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
7、外賣市場競爭激烈 雙雄爭霸上演
8月21日,餓了么宣布5億美元合并百度外賣據了解,合并完成后,百度外賣成為餓了么的全資子公司。至此,外賣市場正式從三足鼎立狀態轉入雙雄爭霸的格局。
作為O2O的主要戰場之一,外賣行業在經歷了補貼大戰后進入盈利階段,也進入了被稱為“下半場”的冷靜期。如何深化流量入口以及提升盈利能力,將成為兩大巨頭未來的工作重心。
8、中式茶飲崛起 成購物中心最受歡迎品類
繼喜茶、奈雪の茶成為熱點后,“新中式茶飲”這個概念越來越受到全行業的關注。許多城市的街邊乃至購物中心里都悄然出現了不同品牌的茶飲店,而在一二線城市的茶飲店門口更是出現大排長龍的現象。
除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茶飲店還吸引了資本和風投的目光。據數據顯示,包括喜茶、奈雪的茶在內的新中式茶飲市場融資額已超出13億元。
中式茶飲存在的巨大潛力,讓企業或者了可觀利潤的同時,進駐購物中心也為引流做出了貢獻,未來,或許中式茶飲將走出國門,填補海外市場的空白。
9、新零售來襲 餐飲格局發生變化
新零售的推出,也就是企業將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并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今年,以“盒馬鮮生”為首的“新零售”成為餐飲業的熱點話題,盒馬生鮮將餐廳、超市、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將生產、體驗環節結合,創造出了全新的體驗。
雖然目前餐飲還普遍存在數據化智能化不夠、增量市場沒打開、沒有和更主流的消費場景融合等問題,但隨著新零售的引入,對生產、流通與銷售等過程的升級改造,讓餐飲業在線上線下開始了深度融合,餐飲業態結構和生態圈也在被不斷重構。
10、高鐵推行互聯網訂餐 外賣迎來新市場
今年4月,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消息稱,將引入“互聯網+”建立高鐵餐飲供應信息服務平臺,餅推出網上訂餐、站車配送供應等服務。
7月17日,鐵路部門宣布正式推出動車組列車網上訂餐服務。乘坐G、D字頭的動車組列車出行的旅客,通過12306網站、手機APP,不僅可以預訂所乘列車餐車供應的餐食,還可以預訂沿途供餐站供應的社會品牌餐食,只要按頁面提示選餐、用支付寶付款即可。訂餐成功后,高鐵服務員會把餐食送到旅客指定的車廂和席位。
此動作意味著,高鐵列車將有望通過統一的網絡平臺,實現所有餐品將明碼標價。
(來源:聯商網 劉曉悅)
- 該帖于 2017/12/31 11:4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