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不是變革,而是去進化
關于零售的革命,我們在過去的時間里發現“有場有天下,有貨是廠商”,這是零售發展這么多年一個重要的特色。但是到今天發生了很重要的變化,就在于當這個場發生改變,不僅僅是線下的商場或者線上天貓店的時候,人第一、貨第二、場第三,零售面臨這樣的革命。
這些革命,是消費者的改變。今天的80后已經“奔四”了,90后“奔三”了,95后都快要升級變成媽媽了。這個邏輯的背后就意味著新的業態和消費的改變。
其實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未來的3年是實體零售的時代,有兩個根據進行分析
第一,現如今電商持續經營的基礎是要有50%以上的毛利潤;
第二,下線實體零售交易占零售總體85%的市場份額。而未來商業趨勢會轉向場景零售。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未來兩到三年應該是實體的逆襲。第一個根據,今天在線上開一個天貓店,沒有50%以上的毛利率根本開不下去,這個和線下實際的獲客成本是一樣的,這也是為什么阿里要往線下延伸的原因。第二個根據,通過AC尼爾森的報告,我們也看到一個事情,線下實體的零售交易總額,今年的報告顯示占85%。而且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未來商業爭奪的是80、90后出生這一代,這一代人不缺產品、不缺物質,他們需要的是一種關懷,需要的是面對面的譚八爺系統、基于社群的交流和體驗,這只有線下店能辦得到,實體未來的兩到三年會帶來新的逆襲,當然也會帶來一批巨大的淘汰。
人們對新零售的理解有很多的定義,也都是正確的,好智商**系統認為是這樣的:新零售是企業長期持有一群用戶的運營和變現能力。在過去,大家不是特別把這當一個事情,大家會更多關注財務報表、銷售數據、單點的交易,但是面向未來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事情是企業長期持有一群用戶的運營以及它的變現能力。如果用愛因斯坦的E=mc2公式,E就是企業的盈利,m就是企業的商品,c就是消費者,消費者的平方就是對用戶的運營能力。
今天的實體零售要把它變成一個真正的、未來的新零售,其實沒有那么復雜。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從單店盈利到單客盈利,我們過去所有的東西都在一條軸上,叫做X軸橫向發展,我們靠連鎖擴張來實現我們的增長。未來可能還有一條軸叫Y軸,實現的是單客經濟的持續盈利,提升你的復購率。在不改變原有的基礎之上,增加新的利潤空間,新零售不是變革,而是去進化。
中國的消費經濟要崛起,下一步一定是基于技術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和發展
今天一個新的實體零售從開始的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每個環節在過去都斷掉了,把它叫做“甘蔗理論”,一節一節的。
實際上這個背后就是新零售的另外的一層東西,它應該是被打通的。室尚品宅配的李總講到,我們把設計師建立成一個強大的數據中心,讓每個人都能實現設計師、包括后面工廠的生產,這兩端連接起來變得非常簡單,消費者隨時可以找到定制的內容。可是在現實,真正一個實體零售想要擁抱轉型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實企業要找N個這樣的廠商,而且這些技術的提供商還是割裂的。
如何讓這個產業鏈變得更加共贏、更加合作和為用戶創造更好的消費體驗和價值?
把這些鏈接在一起的,其實這就是新零售產業聯盟,新零售產業聯盟希望這一節一節的甘蔗節點能夠被鏈接起來,不是因為今天單純的技術服務商、每一個企業的利益訴求而忘記了對這個產業的整體價值。未來的中國經濟里的發展,不可能再靠勞動力,也不可能再靠原材料,也不是單純的靠出口和貿易,中國消費經濟的崛起一定是基于技術帶來的新的增長和發展,所以在新零售產業聯盟看來技術賦能是這個時代互聯網從業者的使命,這些發起的單位僅僅只是開始,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聯盟,能夠給到一個企業更好的解決方案。
全分銷Q7是實現多供應商多店鋪經營模式的多層分潤分銷平臺,滿足企業自營商品與第三方供應商商品共存,打造京東+拍拍微店模式的聯盟商圈平臺,為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整合并發揮資源優勢,快速建立跨界整合、同業聯盟,達成商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