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實體零售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大,物業租金和員工費用成為壓倒實體零售最沉重的兩根稻草。
物業租金可談但談判的余地并不大,金額高低與地段的好壞、商業環境的優劣劃著約等號,好的價錢才能拿到好的位置。物業租金幾乎成為撼動不了的硬指標,租金的壓力只有通過內部高質量的運營來消化。
而員工支出靈活得多。要么減少員工數量,要么降低工資薪酬,兩降并舉,很快就能取得成效,這讓許多零售商爭相效仿。效仿的原因在于,一是這不涉及高深的技術含量,減人、減薪、低薪招聘,主動權全在零售商手里;二是比起難溝通的甲方,處于弱勢地位的員工要好談得多。從員工入手降低成本,看似簡單易行,但事實并不是如此。
簡單粗暴地減人降薪,表面上形式“一片大好”,能直接帶來成本的降低,但卻給零售商帶去無法彌補的暗傷。
給員工低薪,本質是降低工作質量
雖然一名普通的顧客無從了解零售商的經營狀況,也不知道員工的確切收入,但他們內心卻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哪些公司經營不錯、員工收入也可以,反之亦然。這并不是說顧客有多高明,他們只是樸素地根據自己的購物體驗判斷公司的狀況和員工的收入。
那些待遇好的公司,員工的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對顧客的需求有問必答,在一問一答中顧客能切身感受到員工的熱情;售賣現場貨架豐滿、商品整潔、地面干凈,員工有序的工作,基本上看不到閑散的員工。
那些待遇不好的公司,顧客同樣能得到員工的“負面反饋”。當想詢問員工時,要么旁邊的員工熟視無睹,要么找不到人。顧客在賣場看到商品凌亂,大面積缺貨,地面臟亂。賣場的細節透著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員工收入。
公司的經營者希望,在保持同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給員工發少一點的薪水,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事實邏輯是,當員工拿到低于行業水平的收入,他們付出自然要少。員工心里有一架天秤,大多情況下,他們只愿做與收入相匹配的工作量。
許多員工都打起個人的小算盤。工作人浮于事,需要部門之間配合的工作都互相扯皮,每個人都明哲保身,不愿意真正為公司著想。甚至有的人只愿意動口不愿意出力。這些小問題小狀況不會第一時間反饋到公司的管理層,表面上的形勢大好掩蓋了問題頻發。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降低人力成本,同時要承擔管理質量下降的代價。隱藏在內部的隱患只有慢慢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爆發出來。
公司一方面降低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卻又在付出高昂成本。例如,損耗徒增,遠大于正常的經營范圍;員工服務質量下降,未給顧客帶去良好的體驗,客流減少,直接影響業績;員工工作偷工減料,心思開始不在工作上,利用機會謀取私利,讓公司利益受損……
給員工低薪,其實沒有最后的贏家
當一家零售商決定降低人力成本時,需要進行合理的預算和合理的調研,確定人力成本是否為必須降減項。降低人力成本應是一個合理且科學的過程。
例如,做減人計劃時,需要有配套的過硬流程,每個崗位都應有詳細的職責描述,減人后,合并的工作崗位不應以人員的減少而降低工作質量。當年無印良品陷入庫存危機業績下滑時,時任社長松井忠三首先想到梳理工作職責,制定工作手冊,這是保證后期無印良品良好有序運營的管理基礎。
減人后,員工加大了工作量,公司的管理層要適當提升員工待遇,不能只減人不加薪,最終損傷的是員工積極性。如果只一味減人,把壓力強行推到員工身上,員工在工作中勢必會“偷工減料”,最終會反饋到顧客身上,畢竟顧客才是業績的保障。
永輝2016年的年報顯示,開業面積增加了17%,員工數量卻下降了6%,但永輝的業績一直向好,2017年年報顯示永輝凈利潤同比增長46.28%,這個業績在“降聲”一片的實體零售業很是搶眼。永輝沒有被套上減少人員、業績下降的魔咒,歸根結底與其推行的合伙人制度有關。這個制度保證了與員工共享利潤,對完成指標的團隊會立即兌現分紅,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動力,人力成本降低的同時,員工得到了實際好處。
如果把減人與低薪僅當成降低人力成本的手段,卻不制定配套的措施與獎勵制度,這種表面化的簡單化的手段容易把企業引入歧途。看似給員工的支出少了,實際上受損的是企業。
員工是財富,不是包袱
追求短期利益的零售商,就只看到人力成本高了,開始減員降薪,“短評快”的方式雖然痛快,并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粗暴的方式隱藏了企業發展的焦慮。當以犧牲員工利益為代價換取發展的輕裝上陣時,看似企業甩下了包袱,實則是背上了更沉重的負擔。
員工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發展由人來推動,失去員工的助力,任何的發展都只是紙上談兵。
零售商需要與員工建立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溝通。當零售商遇到發展瓶頸、面臨人力成本過大的狀況時,應嘗試與員工達成諒解與共識,進行精神層面的溝通。后期公司一旦度過難關,首先要想到彌補員工的損失或兌現當初的承諾,切不可沾沾自喜,以為“賺到了”。這當然是一種理想的減人減薪狀況。現實的情況比這殘酷得多,企業像一輛快速奔跑的汽車,為了減輕壓力,員工像包袱一樣被扔了下去,隨著企業承重力越來越差,卸載越來越多,直至馬達再也發動不起來。
零售商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員工,對他們進行正規且規范的培訓,他們的技能強了,必然會帶動零售商向前發展。許多去過優衣庫的人都對優衣庫員工的服務印象深刻,他們鼓勵顧客打開疊好的衣服試衣,他們服務規范,熱情周到。顧客試完衣服也不用擔心看員工的臉色,放到一邊自然有員工收拾。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說,想要打造好團隊,信任是一切的根基。在關鍵時刻總想把員工當作包袱甩掉的企業,何談信任,更無從建立根基;沒有“根基”,何談長久的發展;無法做到長久的發展,何談 “明天”?
與其費盡心思從員工身上找突破口,不如靜下心找到長足發展的立足點;與其從人力成本上挽回業績下滑的敗局,不如潛下心找到止住下滑的方法。
(來源/聯商網《店長》2018年8月刊 文/聯商專欄 柳二白,禁止轉載)
- 該帖于 2018/7/21 9:2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