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成了近幾年來,中國零售行業熱議的話題。跟隨著“新零售”而來的,不只是各大巨頭的新零售范本,如阿里巴巴 “盒馬鮮生”,京東“7-Fresh”,永輝“超級物種”等等的涌現,更多的是消費升級給傳統超市帶來的沖擊。新零售對于傳統超市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如何接受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傳統超市改造應該如何進行?這是大部分傳統超市企業正在考慮的問題。
傳統超市的類型千千萬,超市改造的方案也需要因時因地制宜。但是,在超市改造所要遵循的規則是一致的。在超市改造前,我們需要理解如下幾個要點:
消費升級中的 “人”、“商品”、“場景”變化
在傳統零售時期,由于物資短缺,“商品”無疑是擺在首位的,有好的商品就能做好零售。而在新零售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資豐足,“人”開始占據了零售的首要地位,這時候,顧客喜歡什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超市要賣什么?怎么賣?通過什么渠道賣?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新零售的邏輯:“人”——“貨”——“場景”,聚集人氣、消費者喜歡的商品、好的購物體驗。
1.“消費升級”的直接對象群體80/90后:“泛90后”(1985-2000)成為消費的主力軍,新的人口紅利拐點正在爆發,整體群體購買力趨向平穩,他們更偏好“好質量、優服務、低單價”,他們追求快速便捷、注重商品品質與健康、追求更好的購物環境與氛圍。于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渠道購買、原生態食品果蔬、個性化的超市店面設計等在新零售業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2.“消費模式”的變化:獨身子女家庭是80、90一代最為普遍的家庭組成模式,隨著晚婚晚育以及單身人口的增加,這種以“小家庭”為單位的消費模式正在影響著超市的售賣方式。未來,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這種消費模式有可能發生變化。
3.“老齡化”趨勢將影響中國未來零售業的發展:目前,日本是唯一一個擁有老人商場的國家。在日本,每3個人中就有一名65歲以上老年人,因而老人商場的開設,是順應消費的需求。而中國未來的5-10年,將正式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日本現在的零售模式,就是未來中國的一個縮影。
理解了以上的消費升級中“人”——“商品”——“場景”的變化,才能更好的參透傳統超市改造的策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