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政府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化的當下,區域農業品牌興,則中國農業興;區域農業品牌強,則中國農業強。
要做好區域農業品牌,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策劃機構看來,關鍵在于抓住區域農業品牌發展的新時代,實現升級、再造。
現狀:區域農業品牌四大頑疾亟待根治
頑疾一:缺——價值空心化 有名無實 賣點無差異
說是區域農業品牌,卻沒有獨特區域文化、環境、品種,你賣圓粒,我也是圓粒,你主打綠色生態,我也是,除了品牌名,品種、賣點、包裝,啥都一樣。沒有不同,哪來的價值?!
頑疾二:多——品質無標準 魚龍混雜 低質產品多
你是大米,我也是,有條件,優質點,沒條件,粗糙點,反正沒標準,消費者也分不清。結果花好長時間積累的信任,一個低質產品、一次事件就葬送了一個區域的大好前程。
頑疾三:亂——運營缺規劃 各自為陣 市場不精準
大企業、小作坊,同屬一個區域,共同一個品牌,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沒人管理,沒人指導,暫時得了小利,卻因為市場如亂麻,互相掣肘,品牌失去了良發展的機會。
頑疾四:低——市場缺管理 良莠不齊 平均利潤低
禮品好賣都賣禮品,團購容易做都做團購,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惡性競爭的結構是薄利還不多銷。
小結:受此四大頑疾困擾,中國近2000個地理標志產品,真正有影響者鳳毛麟角,因此區域農業品牌亟待升級。
機遇:政府、消費升級 合力開啟區域農業品牌新時代
政府支持——將區域農業品牌當頭等大事
表現二:過去是裁判 現在是領隊
相對黑龍江,其他政府也不再簡單評判誰做得好,而是開始赤膊上陣。表現三:過去當形象工程 現在長效真抓實干
具體表現為,遼寧大連市整合佳木斯大米,與藍獅一起開展“品牌農業中國行”;江蘇等南方省份則積極研發、優化新品種,希望增強米種口感、品質,實現南方區域農業品牌在全國的競爭力。
區域農業品牌升級,政府支持是基礎,消費升級則是關鍵動力。
結構優化:貧困人口消失 讓優質農產品贏來春天
綜合**信息,目前中國有約11億左右成年消費者,包括2300多萬貧困人口,2億左右溫飽人口,6億左右小康人口,2.3億左右中產人口,237萬左右富有人口,1100個左右超級富豪。
按照19大規劃的藍圖來看,到達2020年前后,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將意味著貧困和溫飽人口歷史舞臺。以大米為例,消費每斤1.5-2元\2-3元大米的人群不復存在,消費每斤3-5元以及5元以上產品的小康、中產將成為主流,基于此,區域農產品品牌將贏來每斤大米3元以上的新時代。
品味提升:小康中產 購買的絕不僅僅是口感
消費者付出成本增加,要求隨之提升,區域農產品未來只有拋棄低質產品,有效整合區域文化等價值,滿足小康中產人群的審美,才能真正贏得未來。
小結:伴隨政府支持&消費升級,哪個區域農業品牌錯過了這一時期,也就錯過了一個絕佳的**展時代。
落地:品牌、渠道、營銷 鐵三角讓區域農業品牌全新再造
品牌系統:為每個人心中造一片屬于自己的田園
優質產品入口,區域價值入心,方能成就一個完美的區域農業品牌。
產品:以人為本 定位精準才是硬道理
小康人群、中產人群、富有人群、富豪人群,不同人群對優質的定義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只有精準對位,量身打造,才能形成強大產品力。
價值:大地有情 不僅生動還要會互動
藍獅為五常大米挖掘出了皇家文化,為原陽大米挖掘出了黃河養育文化,為佳木斯大米提煉了“400檢測”標準文化,只有深挖區域環境人文資源,有文化,有情懷,有形象內外一體,才能與市場消費者心智互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產品還需要有好通路,能展示區域農業品牌獨特價值的通路,才能高速路。
線上+線下雙劍合一成就區域農業品牌的攻守道
線下是守,線上為攻。五常大米中的十月稻田僅靠天貓、京東等線上渠道,一年能做到數億元,隨著線上起勢,轉而合圍線下,只有如此,攻守有節奏,品牌才有出路。
用智能零售終端掘金農產品新零售的富礦
藍獅服務的內蒙奈曼旗沙米,主打線上渠道同時,創新性建設了“鮮稻屋”智能售米機的社區直銷渠道,目前已打開了北京、深圳主流市場,進入了北京六十個社區,正因這種創新,渠道才迸發出了更多的價值。
營銷的價值在于基于固有的品牌和渠道,做出不同,贏得消費。
營銷手法一:借助互聯網 從賣產品變為賣土地
藍獅客戶沙米按畝賣,紅山草豬按頭賣,區域農業品牌基于互聯網平臺眾籌出去了產品,用戶得到了安全與實惠,何樂不為?
營銷手法二:借助明星 從賣產品變為賣感受
佳木斯大米因為唐國強贏得點贊,黑龍江龍稻因為馬伊琍更受關注,有點光環,總能多點認知!而營銷即認知!
營銷手法三:借助網紅 從賣產品變為賣信任
明星因為光圈效應贏市場,網紅則因為粉絲經濟得天下。畢竟年輕的粉絲就是會因為愛網紅而愛上他推薦的產品。
營銷手法四:借助公益 從賣產品變為賣情懷
隨著消費升級,當大米從民生剛需產品變為生活可選品時,買沙米能順便治理沙漠,有這樣的情懷,同樣都是買,有點情懷,更容易被點贊。
營銷手法五:借助旅游 從賣產品變為賣體驗
同樣隨著消費升級,鄉村游的興起,抓住用戶喜歡從都市到田園的心態,將農產品銷售植入到休閑農業、旅游農業中,區域農業品牌更能因為大美山水,而得到長足的升級、發展。
總結:
不同的時代成就不同的偉大。區域農業品牌雖然目前有“缺 多 亂 低”的問題,但只要把握住政府支持、消費升級新時代,實現品牌、渠道、營銷一體化配置,規范管理,借勢發展,必能迎頭趕上,成就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新氣象,基業長青,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不朽的貢獻!
作者簡介:
吳維,藍獅農業品牌策劃機構總經理、中國新農業三兄弟之一、農業品牌策劃專家。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農產品品牌現代化研究及踐行,跨界融合快消品、保健品、餐飲多行業經驗;開創了以“既賺錢又值錢”為中心的集合品牌戰略、品牌定位、產品力創新、渠道重組、立體傳播為一體的心網營銷法則。為上百家農企構建商業模式,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并指導農企從商業布局,團隊管理,用戶體驗,精準營銷四個維度落地執行。作者互動交流微信號W13810257000,瀏覽更多精彩文章:lans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