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農企想從改變農產品的包裝入手,打造出適合消費需求的農產品。過去農產品普遍追求大規格包裝,但隨著小罐茶、龍米等小包裝產品的出現并取得不錯的銷售成績后,很多農企又開始執著于小規格包裝的打造。
那么,農產品包裝規格究竟該大還是該小呢?
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機構吳維看來,包裝做什么規格不能隨意跟風,而是取決于消費者和消費場景,只有農食產品的規格與消費場景充分對位,才能讓產品在市場贏銷!
案例一:變“大”了的旺仔,越來越好賣!
都說包裝變小是主趨勢,近期,旺旺變“大”了的話題卻一直在各大網絡媒體刷屏。為什么?因為其是根據消費者場景需要,讓旺仔變大了。
早在兩年前,旺旺就推了“一起變大的零食禮盒”,禮盒中包括除了變大的零食,還送一個旺馬克杯。旺旺“變大”禮盒在官方旗艦店上一推出,就被搶售一空。
旺旺之所以能夠讓“變大”系列火了兩年,并不僅是因為旺旺的零食味道好,而是滿足了旺仔產品經常用來送禮的消費場景,并且旺仔一二代用戶群已經變大的緣故。
基于這兩大原因,旺仔變大并且通過話題,成為了爆款。
反觀農產品,都認為規格變大不能滿足市場,事實上未必,只要找準追求實惠的消費群,通過“多送一些”,就像方便面“大食袋”,農產品規格大也能贏銷。
案例二:變“小”了的盒馬大米,更易得人心。
與旺仔不同的是,盒馬因為目標消費群是城市小資、中產,則更崇尚小。
像可樂一樣賣大米,這是盒馬推出“一款裝在瓶子里的大米”的核心理念。盒馬瓶裝大米每份300g,每份可供2到3人食用,正適合年輕消費群體。瓶裝大米一上市,銷量反超十斤裝大米,并且價格也略高于十斤裝大米的價格。
之所以能價格高了,銷量反而超越大規格包裝,是因為針對目標消費者的消費場景和審美需求,盒馬做了系統配套,從大米和材質的品質上進行了系統升級。
1、 盒馬瓶裝大米采用鮮碾米,鮮碾米是現場加工的碾米,與傳統大米相比擁有更高的營養價值。
2、盒馬在裝米的瓶子上也下了功夫,從瓶身的設計到瓶裝灌米技術,盒馬都采用專人對專項的原則,才能做出如此受歡迎的小包裝大米。
小包裝大米也好,大規格旺仔也罷,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機構吳維看來,基本原理就是一個,針對不同人不同場景,提供適合他們消費的產品,只有如此,不管大規格還是小規格,都將是能贏得市場,能為企業帶來持續效益的規格。
作者簡介:
吳維,藍獅農業品牌策劃機構總經理、中國新農業三兄弟之一、農業品牌策劃專家。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農產品品牌現代化研究及踐行,跨界融合快消品、保健品、餐飲多行業經驗;開創了以“既賺錢又值錢”為中心的集合品牌戰略、品牌定位、產品力創新、渠道重組、立體傳播為一體的心網營銷法則。為上百家農企構建商業模式,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并指導農企從商業布局,團隊管理,用戶體驗,精準營銷四個維度落地執行。作者互動交流微信號W13810257000,瀏覽更多精彩文章:lanshiCH。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