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二者似乎沒有可比性。
吉林大米是省級區域品牌,五常大米是市級區域品牌,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但從性質上,不管是什么級別,只要是區域品牌,就必然有市場的帶動性,需要實現其內在的經濟功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雙方有了同臺類比的基礎。
首先說品牌價值,2018年最新排行榜,五常大米價值高達670.7億元,名列大米類別第一;吉林大米未出現在榜單,其產業聯盟內的查干湖大米成為吉林省農業唯一入選品牌,價值4.55億元。其次說帶動性,打開京東等電商平臺,五常大米關鍵詞下,米價格通常在每斤9元及以上,吉林大米同樣有價格很高的產品,但更多是每斤4-6元。
拋開時間累積等因素,吉林大米如何做得更好?
在糧策品牌研究院看來,吉林大米目前已經做得很好,但如果能擁有專屬的品種,一定會贏得更廣范圍、更大深度地跨越式進步。
吉林大米PK五常大米發展史 各有千秋但五常基礎更扎實
吉林大米作為吉林省大米類別的統稱,從2015年開始發軔。
為了讓吉林大米公用品牌真正起到可持續帶動地方米產品銷售的作用,吉林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主體方在明確公用品牌名稱—吉林大米的基礎上,還另規劃了四大工程:一個產業聯盟,確保公用品牌不被濫用;一個網絡平臺,積極傳播吉林大米信息;一個質量體系,提供穩定的品控;一個銷售渠道,讓吉林大米能通過直營店加商超加專柜模式形成自身的專屬陣地。
不僅如此,為了讓吉林大米起勢,吉林省形成了強大的政府推廣團隊,從華北、華東、華南三大戰略方向突破,進北京,到上海,去廣州 ,甚至在首都國際機場上,都有吉林大米的廣告牌,“營養安全更好吃”的口號經過持續傳播,也日漸深入人心。
從聯盟企業來說,無論是松原集團還是舒蘭永豐米業,也都不比五常大米企業差;甚至在糧策品牌研究院看,吉林大米因為是先規劃后建設,在規范性、傳播的體系性以及渠道資源的配置性上,都超過了五常大米。
但市場發展自有規律,無論是怎樣完美的運營,都必須建立在消費感知的基礎上,才能迸發出市場價值。而恰恰在這一點上,五常具有獨特的優勢。
五常大米的規模化市場運營推廣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的五常大米協會成立,之后政府、協會同樣進行了全國性推薦,同樣也通過“鷹標”授權使用等手段對產業進行了保護,但與吉林大米不一樣的是,五常不是如吉林大米有意識地強化吉林稻花香、吉林秋田小町、吉林圓粒香和吉林長粒香等多個品種,而是始終有意無意地宣傳其最強勢品種:五常稻花香。
翻開五常大米發展史,其一直以來的發展也是以稻花香,也即五優稻四號選育成功為分界線。
在五優稻四號選育成功的1999年,五常就被《人民日報》評為中國優質大米之鄉,之后先后獲得中國地理標志保護、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多種榮譽,名氣一日千里。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離開五常,品質就有所下降”的五優稻四號—稻花香橫空出世,五常大米就算有系統化的推廣計劃,有各類主體的勠力同心,也很難取得目前無上的成就。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吉林大米要進一步發展,除了保有目前強勢的聯盟、質量、渠道、推廣等既有措施,必須擁有自己專屬的品種。
三大培養方向 讓吉林大米的品牌競爭力更銳利
一、整合科研力量選育品種,是做好吉林大米的戰略選擇。
一個優質品種的選育成功,從目前的技術條件看,是人為,更是天賦。
就像稻花香,是田永泰千呼萬喚的結果,也是五常山水神奇孕育的結晶。花5-10年時間,也許真能選育一個更適合吉林氣候水土的品種,也許不能。但無論能與不能,這是戰略,必須付諸實施。泰國香米就是因為根據生態氣候不間斷選育專屬品種,而有了在全球縱橫數十年的成就,同樣,吉林大米要想讓區域大米實現持久地發展,或完成規模的突破,或進一步實現溢價的提升,集合科研力量選育自己的獨特品種,是無二的戰略選擇。
二、相馬更賽馬,找出優勢品種是吉林大米持續向上的關鍵。
品種是基礎,也是區域品牌產品力的真正內核。在自己的獨特品種華麗誕生之前,吉林大米如何依托現有種質資源,打出王牌品種,是目前工作的核心。
在這方面,糧策品牌研究院東北調研時發現,黑龍江除了稻花香, 425、639以及龍粳系列同樣品質不錯,只是因為沒有系統推廣,故而大多作為稻花香的“影子”存在,實際上,吉林同樣,民間還有很多適口性不錯的品種,如果在稻花香、長粒香、秋田小町、圓粒香的基礎上,能真正發現吉林獨有,旗幟統一的品種,實現系統化推廣,是吉林大米現階段引體向上的關鍵所在。
三、整合種質資源,聚焦發展是讓吉林大米提升品牌價值的核心。
所要注意的是,無論有多少品種,在注意力經濟時代,聚焦點,才能連線成面,完成價值化突破。故而,吉林大米無論有多少優勢品種,就算堅持現有的稻花香、長粒香、秋田小町和圓粒香,也必須完成資源傾斜,實現主導品種突出。就像小罐茶,因為茶品多,所以整合后集體起名為“小罐茶”,在糧策品牌研究院看來,吉林大米也只有這樣,一個公用品牌下面重點強化一個品類識別,然后配置強大的企業、品控、推廣、渠道資源,認知的力量才能持續聚集,完成引爆,最終讓吉林大米更好地實現突破,不是五常,勝似五常,真正成為一個老百姓喜聞樂見,愿意花更多錢長久消費的品牌,為振興農村、農業現代化等中國夢想,更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
程青云,糧策品牌研究院院長、藍獅農業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合伙人。5年新聞、11年品牌營銷策劃職業履歷。曾服務中糧、匯源、內蒙恒豐河套、山東東營墾利黃河口等百余家企業、政府機構,有六十余萬字營銷、管理、新聞類作品在《新食品》、《食品營銷》、《科學時報•網絡周刊》、《今日信息報•青年創業周刊》等各級專業報、刊公開發表,參與創建《品牌生命體》、《區域品牌魚骨運營理論》等多個營銷策劃作業工具,著有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欄目官方圖書、兒童文學故事集《中國名人》(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年版)。互動交流微信號:chengqingyun6688;公眾號:lans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