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開水果店賣水果有沒有前途?這個問題不存在糾結,年輕也好,水果店不夠高大尚也好,有沒有發展能不能做大也好,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想的,是僅僅生活需要,還是以創業的心態設定了目標,這才是主要的。如果心中有理想,那就是有前途的,就是如何實現而已!
水果是高頻剛需的行業
水果是大家每天都要消費的產品,這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是一個每天產生復購的行業。選擇生意或者創業,基數龐大的市場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新零售思維賦能水果生意
我們看到社區有很多水果店,都是傳統的賺差價思維。由于水果的高頻剛需特性,這樣的經營方式也許能夠存活,但架不住周邊太多競爭,活下來也難有發展,這種思維是要摒棄的。
零售已經進入基于用戶體驗的數據驅動時代,如果不用新零售思維改造自己,線上線下融合經營是沒有未來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社群思維賦能實體店,在社區團購、社交化裂變、新媒體營銷、生鮮前置倉、社區異業聯盟方面多下點功夫,使水果店的業績無限延展,提高水果店的坪效。將運營、社群、營銷統一起來。
水果店需要連鎖化
生鮮類商品最大的難點在于品質管控和供應鏈管控。品質是銷售和毛利的穩定來源,供應鏈是成本與競爭力的保障。一個水果店的承載和銷售能力畢竟有限,供應鏈的議價能力也比較弱。想要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持,就要有一定的貨品吞吐能力,也就是進貨和銷售的量足夠大。因此連鎖化是最好的方式,但這個過程要把控好市場增長與成本增長的關系。
水果店需要全身心投入
水果行業十分辛苦,做以前需要足夠的心理準備。在時間上、體力上、損耗管控、商品周轉率、周邊競爭等等方面都要有一個預判。選擇的就是一個辛苦和機會并存的行業,那就往前進。
水果產品的差異化
在水果店購買的時候,發現每個店都很類似,品種類似、環境類似,沒有什么特色。這其實是很多社區商業的通病,沒有差異化產品、沒有連鎖化模式、沒有社群思維,頂多有個支付寶微信收款,同質化代表著沒有競爭力。水果產品可以多考慮水果切、果汁差異化產品,當然這個要依據與精準客戶來定。
最后,關于開店選址、投入、成本等這些都是常識了,另外做好盈虧平衡的預期。水果店還是有機會的,但運營好并不容易,這個也是一個系統化運營的項目。要在行業知識、創業思維等方面提前做足功課,如果店鋪一旦啟動了,恐怕沒有太多精力做長線規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