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
雖然直播帶貨、網紅市場規模已超過千億元,且熱度一直在持續走高,但越是洶涌澎湃的水越容易有泡沫,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機構劉一辰看來,只有在建立品牌的基礎上對接網紅,水漲船高,才能流量利潤兩不誤。
走進羅永浩、薇婭、李佳琦的直播間,會發現,如果沒有品牌,他們幾乎不會接。
貨品沒有品牌,對于這些身價過億的網紅意味著無限的風險。
成為網紅不容易,如果因為接了三無產品,賺點坑位費,砸了招牌,對于稍有常識的網紅來說,都不值當!
有些小網紅雖然會接沒有明顯品牌屬性的農產品,但目的很簡單,通過這些產品變現同時,也為自己拉流量。基于這樣的目標,其不會管企業賺不賺錢,就一個字:賤賣。
對于有品牌的產品,賤賣一次是為了做宣傳;對于沒有品牌的,賤賣就是常態。
自己辛苦種出產品,卻被賠錢賣,農產品能愿意嗎?可不愿意也沒辦法,因為你本無品牌,本無流量,本來也賣不出去,賤賣總比不賣強。
從這個意義上,品牌如果說十年前還是弄潮兒,能讓農企勇立潮頭的話,現在品牌已經不是件玩酷的事,而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
這就是為什么可口可樂、中糧等大品牌依然要找網紅的原因。
這些大品牌都像一棵樹,雖然很美,但如長期沒有動靜,也會遭人遺忘,所以無論什么風來了,它們都會跟上,花枝招展,引人耳目,刷出存在感,為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利潤引流。
對于農產品也是這樣,如果只有品牌,就算有利潤,如不借勢,用戶看不到,無人知,利潤也就變得缺少厚度,沒有太**展空間;反之,借了風,有了名,但因為缺少品牌基礎,沒有利潤,就失去了做網紅的意義;所以,面對新浪潮,品牌與網紅都重要,只有奉行品牌+網紅的策略,才能又紅又富,樹借風搖,人因山高,名利雙收,走得更遠。
作者簡介:
劉巖,字一辰,藍獅農業品牌策劃機構董事長,中國新農業三兄弟之一,農業品牌策劃專家。“農產品品牌記憶法”創立人,多年致力于中國農產品品牌策劃的研究和實踐,獨創了聚合企業戰略、品牌構建、產品線開發、品牌管理為一體的“品牌記憶法”,開創了中國農產品營銷的新視角,成為中國農產品品牌升級的創意引擎,著有大農業品牌系列圖書之《大米應該這樣賣》、《農企應該這樣干》。作者互動交流微信號:lanshi99;公眾號:lans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