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互聯網最火爆的是什么?毫無疑問,是直播帶貨。羅永浩投身直播,各地市長、縣長直播風行,甚至習總書記也參與其中。然而一些農企涉足,卻光“賠本賺吆喝”。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機構看來,農企只有在充分理解直播帶貨的實質,避免農產品直播帶貨誤區,才能實現流量利潤雙豐收。
在一些農企企業家看來,“只有市場部無能,才會熱衷直播帶貨”,“直播只是粉絲被主播或者主播人設吸引,帶不來品牌效益。”
而其實,直播不只是賣貨,更是營銷。4月1日羅永浩首場直播,帶動信良記、奈雪的茶、鐘薛高等小眾、網紅品牌百度指數爆增,并多次登上熱搜話題。
較之于賣貨,直播的更大價值通過與粉絲面對面的實時交流,用更直觀的交互和展示,親切的感染力,幫助品牌捕獲更多用戶心智,實現直播的“種草效應”與“品牌效應”。
在一些農企企業家看來,直播帶貨找好網紅就可。只要找來網紅,就能帶來流量和利潤。而事實是,只有實現人、貨、場的統一,融合,才能讓直播帶貨成功。
在人上,農企要找到你的目標客群,知道你的產品要賣給誰;在貨上,要精選容易被用戶接受,具有多快好省特點的農產品,簡言之,多指貨存足,產品品類豐富,快指下單快、物流快,購買便捷,好指產品品質好、受人喜愛;省指價格適宜,用戶可接受,迅速出貨;在場上,清楚你是哪個“場”,知曉你的產品適合哪個平臺,找到適合自己“貨”的營銷路徑。比如拼多多以低價白牌促銷打折產品為主,適合動性消費商品。小紅書流量精準、用戶活躍度高,適合時尚潮流、有調性、品牌的女性產品。
疫情下,電商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時,一些農產品供應區存在供需不平衡現象,面臨滯銷難問題。“市長直播”、“縣長直播”成為熱點和現象級活動。阿里巴巴、拼多多、抖音等平臺也掀起“助農直播戰疫”。既幫助了推銷農副產品、又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
一些農企企業家認為,有市長、縣長幫忙直播帶貨,我不愁銷路。可事實是,市長、縣長也是很忙滴。你總不能一直靠市長、縣長幫忙帶貨。
因此,農企和農民,一定要有自己的網紅,把自己打造成網紅,自己有能力“帶貨”、持久“帶貨”,充分借勢直播風口。
在許多農企企業家看來,直播帶貨很簡單,只需要在平臺上注冊個號,找好直播場景和產品,就水到渠成。這就像在看臺上看跑道上賽跑的運動員,看起來很簡單,只有你站在跑道上和他們一樣飛奔,才發現看似很簡單的事,做起來卻很難。更別談直播帶貨期間的流量、貨品、內容門檻了。
直播電商更是個技術活,有著嚴密的邏輯和系統。別羨慕李佳琪的業績,其背后都有自己的編導和專業團隊。直播更需要專業的人來打造,更有流量,也更有可信度。光自己在那喊了幾嗓子,就像在山崖上大喊,沒有回響。專業人做專業事,才能讓你省錢省時更省力。
在藍獅看來,農企要做好直播帶貨,要充分理解直播帶貨的本質。它不只是賣貨,更是品牌營銷。找準自己的用戶,打造好自己的產品,找對直播的平臺,形成直播帶貨的常態化和專業化,才能充分享有直播風口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