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廣告不是說服每個人
之前聽過一句話很有道理:一切競爭可能都還是認知的競爭。那么,找到對的人可能是讓認知聚焦的最好方式了。
找到對的人,毫無疑問更容易彼此達成共識,而如果人不對卻只是強行說服,那可真是難上加難,勞民傷財。
在老賊看來,廣告可以不刻意去篩選目標人群,但也一定不是要說服每個人。
不是“每個人”,也不是“說服”。
首先,廣告不是針對每個人,它需要鎖定精準目標人群,哪怕是說出只有這群人聽得懂的話也沒關系。如果你有很多話要給不同的人說,那就對不同的人群用不同的話來講。
越是了解目標人群,你就越知道該寫什么,什么樣的文案能擊中他們,什么方向是他們愿意看的。
就像攬勝楊海華講的:
中國現在的廣告必須做成窄告,才有價值。對應的這個人群他全明白,其他人都不明白,這種信息不對稱就叫廣告。如果在中國全做成大家有共識的廣告,幾乎沒用。
如果你不確定廣告傳達給誰,不夠了解他們,你寫的文案針對的是所有人,沒有一個對應的細分群體,那就會喪失廣告精準傳達的穿透力。
廣告不是做給每一個人看,看不懂的人就應該看不懂,那些能看懂的人才真正重要。
比如萬科蘭喬圣菲項目的這組廣告,稱得上地產經典,也是典型的“窄告”,并不是針對每個人。
沒有一定高度,不適合如此低調
踩慣了紅地毯,會夢見石板路
沒有CEO,只有鄰居
一生領導潮流,難免隨波逐流
作為一個高端地產項目,蘭喬圣菲這組廣告使用的都是“高度”、“紅地毯”、“CEO”、“領導”等文案,定位的是高端人群。
他們并沒有嘗試去接觸或打動每一個人,而是區分開來,希望能擊中這群成功人士。
還有李欣頻為中興百貨寫的服飾文案也是一樣,別指望每個人都喜歡。
春天的道德問題
把衣柜當魔術箱是道德的,把衣柜當倉庫是不道德的。
帶一枚人工鉆戒是道德的,穿戴一身象牙扣又高談環保是不道德的。
與男友分手時說謝謝是道德的,各奔前程后還到處宣揚是不道德的。
自戀而自憐是不道德的,自戀而自覺是道德的。
一年只買兩件衣服是道德的,光買衣服而沒有衣盡其用是不道德的。
春季折扣,正在進行。
另外,廣告是溝通,不是說服,更不是叫賣。
在這個誰也別想說服誰的年代,如果你能馬上用廣告說服消費者,或者你一叫賣他就買,那你可以繼續說服。
不過,我的做法還是得先與想要的目標人群接觸和溝通上。
溝通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說的話他能懂,他想表達的你也懂。通過他們自己的語言一次次接觸他們,與他們溝通,打動他們,從而影響人們的行動。而不是用自己超強的信念來強行說服他們。
就像銷售,沒聽說最厲害的銷售是邏輯能力最強的,沒人和你講道理,玩辯論!
總之,我們總強調文案要講人話,但卻忘了講人話并不是讓所有人都懂,講人話的核心是能和該懂的溝通。
畢竟,和律師溝通,沒必要講每個人都懂的話,他懂就行!
ps.寫文案,策略思維遠比文字思維重要。知道自己基于什么而寫的人比知道自己寫什么的人更難得。
這些內容是在“攬客魔課堂”里了解到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