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之外互聯網企業最感興趣的商業化路徑當屬電商。近兩年,興趣電商、搜索電商、信任電商……各類尋求差異化的電商平臺興起,讓原本趨于平靜的電商市場煥發新機。
近日,百度悄悄上線“搜索電商節”,進一步完善了電商生態。據了解,用戶可通過百度App搜索活動商品和品牌關鍵字進入會場購物,并享受超值補貼、錦鯉盲盒等優惠活動。此外,百度還對“品牌新官網”進行同步升級,嘗試解決商家流量成本高、獲客難的營銷痛點。
其實,百度發展電商業務并不是新鮮事,百度曾推出“百度有啊”、“百度樂酷天”、“百度Mall”等電商業務,不過都無疾而終,或許是吸取了以往失敗的經驗,百度為這次電商起航做足了準備。
經過多年發展,百度拿得出手的業務越來越多,搜索服務之外百家號、小程序和托管頁構成了百度移動生態三大支柱。而從信息搜索到服務搜索的過程,百度移動內容得到了補充,百度用戶量也獲得了長足的增長。
百度公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百度APP月活用戶達到5.6億,百家號創作者數達到420萬,智能小程序數量達到66萬;百度健康每日服務用戶超過1億,滿足日均2億健康內容檢索的需求;入駐百度健康平臺的專業醫生已經超過30萬,為用戶提供在線問診咨詢服務單日峰值超過85萬次。
而基于龐大的移動生態體系,百度再次做電商服務似乎更得心應手。
一方面,百度有海量的內容資源,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詳細而豐富的商品講解,滿足消費者快速了解商品功能和效應的需求。百度百科、百度貼吧、百度文庫、百度新聞等板塊,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電子產品、日用百貨、生鮮水果、美妝洗護、服飾家裝等相關內容,為百度發展電商服務提供了內容基礎。
另一方面,現在社交平臺、直播平臺、內容平臺大部分都開通了自建或者第三方購物服務,網絡購物場景呈現多元化發展,這給既有用戶又有內容的百度提供了發展電商業務的契機。
對品牌商來說,不同的平臺受眾有所差異,品牌商可以根據平臺特性去推廣相匹配的商品,高效連接用戶提高商品轉化率、品牌知名度。對消費者來說,未來或許可以在搜索過程中購物、閱讀過程中購物、社交過程購物,隨時隨地獲取消費服務成為可能。
正如百度集團副總裁王鳳陽表示:“百度移動生態通過垂類服務、開放平臺等連接起品牌方、服務商,共同構建百度電商生態模式。未來,用戶在百度生態內可以在資訊、直播,短視頻、搜索結果等各種場景方便的購物。”
在移動生態基石的鋪墊下,百度發展電商業務水到渠成,不過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電商市場,百度電商前行之路任重道遠。
乘直播電商之風,百度APP上線“購物”頻道,其中包含“達人直播”和“發現好物”兩個版塊,銷售的商品涉及電子產品、日用百貨、生鮮水果、美妝洗護、服飾家裝等,正式開啟了第四次電商征途。
和以往不同,百度對“搜索+電商”業務模式傾注了更多的心血。
在戰略層面,百度電商是承載百度移動生態服務化戰略的重點業務,被寄予厚望。百度集團副總裁王鳳陽曾表示:“電商將成為基礎服務能力,促進行業效率提升。作為百度上下的必贏之戰,百度電商正在通過去中心化內容打通各個購物場景。”
在服務模式層面,百度基于移動搜索和百家號內容優勢創新電商玩法,推出了“搜索+知識電商”新模式。可以發現,消費者在尋找商品詳細信息的時候,通常選擇百度搜索再到電商平臺購買,而百度發展電商正好縮減了消費者搜索和購買的時間,真正做好“搜索即消費”。
百度官方數據顯示:在百度移動生態內,月活躍的用戶基礎在全國排名前三,有7億App矩陣的月活躍用戶,60億每日網民搜索量。在這60億當中,又有3億電商商品相關的搜索量、10億的網民用戶畫像和1萬用戶精準標簽。
不僅如此,百度還對品牌、商家、主播給予流量和資源支持,積極拓寬商品品類和品牌陣營,強化商品供應實力。
在2021百度移動生態大會上,百度高調發布了百度電商扶持計劃。其提出將針對品牌、商家、主播三大維度進行扶持,為1000+品牌、10家GMV超1億、50家GMV超2000萬的MCN機構或服務商提供流量、現金、爆款補貼。
其實,對于品牌商來說百度移動生態是一個很好的營銷陣地。首先,消費者對百度搜索的依賴度較高,保證了百度移動生態的用戶活躍度。其次,百度開設了百家號、小程序等入口,品牌商可以在百家號吸粉、小程序進行交易。此外,百度短視頻、圖文、直播、問答等多元化的內容模式,可以很好的滿足品牌商展示商品的需求。
在直播電商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品牌(正品)、主播對商品銷售起到關鍵作用,擁有龐大的品牌陣營和諸多頭部主播,也就擁有了打開消費者錢包的金鑰匙。另外,百度基于用戶數據分析做出精準的用戶畫像,可以為品牌商提供相匹配的消費群體,提高商品轉化率。
總之,百度“搜索+知識電商”玩法縮短了用戶查詢商品信息以及消費的時長,大大優化了用戶消費體驗。
我國電商發展已過了二十幾個年頭,電商行業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電商交易量增速明顯放緩。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顯示:從2011年至2019年的市場走勢來看,自2014年開始,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零售額同比增長率持續下降,增速放緩。另外,據阿里巴巴和京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中國零售成交量的增速從2015年的46%下降至2019財年的19%,京東則從2015年的78%下降至24.36%,交易量增速都出現了放緩趨勢。
在此情景下,電商平臺紛紛卯足了勁挖掘平臺用戶消費潛力,并通過各種營銷和服務吸引新用戶,積極尋找的新經濟增長點。特別是隨著Z世代消費群體逐漸成為電商市場消費主力,用戶消費習慣悄然發生變化,Z世代群體不再高度依賴傳統電商平臺,這給新生電商平臺一個崛起的機會。
華興資本發布的《中國創新經濟報告2021》預測,我國“Z世代”整體消費規模到2035年將增長4倍至16萬億元,是未來消費市場增長的關鍵。也就是說,俘獲了Z世代消費群體也就抓住了電商新增長點。
目前來看,傳統電商平臺和新生電商平臺各有吸引Z世代群體的優勢。
對傳統電商平臺來說,多年的運營經驗、龐大的商品庫和優質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是其吸引Z世代群體的優勢所在。對新生電商平臺來說,差異化的電商服務、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薦能力以及不斷完善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能夠滿足Z世代群體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綜上所述,經過二十余年的沉淀,電商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阿里、百度、京東、抖音等各家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變得愈加激烈,如何迎合市場發展趨勢拓展新空間,就成了電商平臺決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