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土越火!“下飯土餐館”排隊排瘋了!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作者/七飯
01
排隊2小時,
只為一家蒼蠅小館子,
餐飲風向變了?
617.48萬人“圍攻”長沙,一家蒼蠅小館子火速躥紅,排隊至少兩小時,一口下飯菜,熱辣銷魂。
之前人人都在排笨羅卜,今年卻有人挖掘出了光腦殼。“下了飛機直奔的餐館,每一道湘菜都是最愛,閉著眼,都好吃。”
今年五一假期長沙最熱門的餐廳莫過于光腦殼,藏身在一家巷子中,非常好找,看到人排隊的就是了。
樸實無華的招牌加上老板光腦殼的頭像,“湘在光腦殼僅此一家”。幾十平的小店,隨意擺上四五張木桌子,再搭配上紅塑料凳子。
人多了,坐滿了,就在對面街道擺上幾桌。等位的人,吃飯的人,上菜的人,還有掌勺的戴著大金鏈子的“光腦殼”老板,屋里破破爛爛, 屋外排隊滿滿,熱熱鬧鬧,香味飄飄,滿是煙火氣。
一直在排隊,從冬天排到春天
餐廳下午4點半開門,不少旅游特種兵3點就去排隊了,小板凳早被占完了,大家乖巧地排坐在路邊,等待開門。下午5點,已經人滿為患了,至少要排隊兩小時。
酸蘿卜牛百葉、家常基圍蝦、大蒜葉炒臘肉,配上米飯,熱辣酣暢,不高的人均加上記憶點十足的菜品,讓蒼蠅小館子殺出重圍,每個人都能多干兩碗飯。
越來越多的家常菜、土菜館正被發(fā)掘,成為消費者的新愛。
在大眾點評APP長沙熱門榜前20名,就有名聲在外的笨羅卜瀏陽菜館,還有四方坪三十棟飯店、湘在光腦殼家常菜館、娟娟菜館、田小狗的飯店。
一些品牌,已經開成了連鎖品牌,像笨羅卜已經開出了十家店,田小狗的飯店已經拓展出了5家店。
此外,還有從“湘菜熱土”深圳起家的農耕記,2017年創(chuàng)立,主打“土菜土食材,更香更下飯”。直營門店超過了100家,不僅北上廣深都有門店分布,還成功出海,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門店。
活躍在廣西的廖哥土鯽魚下飯菜,廣西下飯菜頂流,能讓你多吃兩碗飯,已經開出了100多家店,還將門店開到了安徽與湖北。
江浙一帶也盛產土菜館,也有不少土菜品牌跑出來,像開在蘇州的老阿爸江浙土菜館,已經有37家門店。
從旅游城市的熱門打卡地,再到區(qū)域強品牌,再到出海品牌,帶點土氣與野性的家常菜館、土菜館正成為不少消費者的新歡。
因此有餐飲人預測,未來很長時間,餐飲將刮起一股新風潮,越土越火,越“野”越火,潛力無限。
02
理性回歸,
價格親民小館子與消費需求更契合
土菜館、家常菜館的火熱,更像是一種煙火氣與餐飲本質的回歸。
從早些年快時尚餐廳的快速拓展,再到湘菜品類的大熱,北上廣深開遍熱辣的湘菜品牌。
當我們走進商場,會發(fā)現餐廳的同質化程度非常高,早幾年是面包誘惑、麻婆豆腐與東坡肉,這幾年是小炒黃牛肉、辣椒炒肉,消費者需要更具新鮮感的用餐體驗。
加上近幾年預制菜的快速發(fā)展,消費者對鮮活的消費體驗的需求更加旺盛了。
此外,當下餐飲環(huán)境下,消費者理性回歸,不再追求高端食材與環(huán)境,對方便快捷、價格親民的小餐館格外青睞。家庭聚餐,或是三五好友相聚,這些小館子能很好地滿足這些需求。
這些都是品類熱起來的大背景,回到更細分的品類角度,土菜館、家常菜館各有各的“殺手锏”。
“土菜館其實有兩個重要特征,一個是符合了當下的健康趨勢,另一個就是食材本地化,運用了很多富有特色的當地食材,品牌的獨特性就有了。”
合眾合創(chuàng)始人姚哲在采訪時提到,“很多地方都有不錯的土菜館,它們主打的是家庭客群,還有一部分當地的商務需求。
品類能夠起勢的一個重要大背景,是中國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此外,35—50歲這個客群,已經吃過了太多以辣為主的菜品,開始追求土菜中不那么辣的菜品,這是新的口味趨勢。”
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社區(qū)餐飲,越來越多土菜館正興起,裝修接地氣,食材獨特的菜品更有議價權。
03
剛需小餐館,
大省特省,只為性價比
塑料凳,木頭桌,不銹鋼的盤碗碟,不算精致的環(huán)境消除著距離感,加上更貼近的選址,讓消費者更容易進店消費。
像廖哥土鯽魚下飯菜,環(huán)境打造上,有一種非常有格調的“土感”。紅桌布,土瓷碗,小黑板上手寫的菜單,舊報紙糊上墻,配上隨性的毛筆字口號,字超級大的菜品海報。
廖哥土鯽魚的眾多門店沒有統(tǒng)一的裝修模版,都是因地制宜,隨性而為,統(tǒng)一在一種“破舊風”之中。這樣的裝修風格很容易拉近和消費者的距離。
“我們的裝修風格,起因是疫情期間沒錢的一種自救行為。當時租的民宅墻面比較邋遢,又不想請工人,就自己動手改造,就慢慢形成了這樣一種風格。
在外部看來,可能是在節(jié)省成本,或是打造一種懷舊風格,其實沒那么復雜,就是要省錢。”
廖哥土鯽魚品牌創(chuàng)始人潘勁提到,“我們現在已經推出了2.0版本,有些門店已經不再用報紙去補了,因為報紙容易發(fā)霉。我們想給客人呈現一種干凈衛(wèi)生的感覺。”
對用餐環(huán)境大刀闊斧地“簡化”,將更大的精力放在菜品的打造上。
潘勁也提到,“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還是要堅決地控制成本。
當下的大環(huán)境下,消費者對環(huán)境或風格的預期,其實沒有那么高,更關注的是菜品,是食物本身。你的裝修投入成本高了,運營成本高了,勢必就要在毛利和客單價上找回來。”
獨特的食材,反復錘煉的招牌菜,加上現炒現烹的煙火氣,還有大省特省出的高性價比,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能讓消費者熱情奔赴,一來再來。
對這種土菜館、家常菜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也有餐飲人預測:
“我覺得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到這個賽道,包括這種土菜館、家常菜館,這是一個大趨勢,開店成本更低,性價比會更高,更貼近消費者。
另一個是連鎖化趨勢也會更加明顯,如果和連鎖餐飲品牌相比,無論是采購還是品牌勢能,單打獨斗或者走小而美的路線,都是沒有優(yōu)勢的。”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