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lieJolie愛上洗頭上海門店全關,涉及多家知名商場
出品/聯商網
撰文/可云
頭圖/小紅書用戶“簽到專用”
從健身、瑜伽、烘焙到洗護,又一預付費模式的連鎖品牌傳出跑路消息。
這次站上風口浪尖的是「要為上海新白領、新中產消費提供高性價比的頭部護理解決方案第三空間」的網紅洗頭店“JolieJolie愛上洗頭”。
01
上海門店全關
公開資料顯示,“JolieJolie愛上洗頭”成立于2019年,為頭部洗護專門店,推出了頭皮護理、頭部泡浴、定制頭發護理等項目。所有品牌門店都位于晶耀前灘、恒隆港匯、BFC外灘金融中心等上海核心商圈的商場中。
7月31日起,多名充值了“JolieJolie愛上洗頭”儲值卡的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反映,常去的品牌門店突然貼上了暫停營業的告示,“昨天晚上預約的今天洗頭,來了就這樣?也沒個通知。”門店電話打不通,聯系在線客服也沒有反饋。
有店員對消費者表示,老板試圖卷款跑路,被抓進了警局。
大眾點評顯示,“JolieJolie愛上洗頭”旗下20家門店均顯示歇業關閉。
目前,JolieJolie愛上洗頭官方小程序已無法訪問,提示理由為“違反相關規則”,消費者的儲值和消費信息已無法再次查詢。
8月4日,“JolieJolie愛上洗頭”品牌主理人發布聲明,稱“網絡上關于創始人跑路的說法是造謠,我從來沒想過更不會跑路......目前已經有個別門店開始準備重新營業,關于門店重新開業的具體時間和計劃,我會第一時間在公眾號上陸續發布,并努力在8月底前完成所有充卡相關問題處理。”
不過,被預付款頻繁傷害的消費者并未接受這一套說辭。
據媒體報道,目前有大量“JolieJolie愛上洗頭”的會員儲值卡中有余額無法退還,一個維權群里的人數已經超過300人,甚至有會員在閉店前三天剛剛充值。
一個維權群內,有276名消費者接龍了未消費金額及未使用項目,金額在百元至萬元不等,有消費者表示自己在一門店充值了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聯商網》查閱發現,閉店前20天,“JolieJolie愛上洗頭”還通過第三方發布了招聘信息。
但事發后,有店員表示“已經三個月沒發出工資了”。
其中一家“JolieJolie愛上洗頭”門店所在的華潤時代廣場工作人員則向媒體表示,這家店還欠著房租和水電,商場對閉店的具體情況并不知情,也未能與店鋪負責人取得聯系。
02
“收割”中產女性
品牌小程序顯示,“JolieJolie愛上洗頭”單次洗護價格為69元-1380元,有17種不同規格的服務標準,最大特色為精油洗護。服務期間,品牌還會在店內提供咖啡、茶點等,并定期舉辦沙龍、談話會等活動。
創始人楊孟語曾公開表示,該店主要受眾為中高收入女性。
不過與其高昂的定價相比,服務本身的成本并不高。有媒體報道,以該店單次售價688元的“卡詩至尊魚子醬”護發服務為例,采用知名品牌卡詩的高端系列,而后者在電商平臺售價為630元/200ml,常供于美業的單次使用包裝售價在60元至80元左右。
此外,根據消費者描述,“JolieJolie愛上洗頭”曾多次“變相漲價”。
有會員表示,起初,“JolieJolie愛上洗頭”在社交媒體和團購網站曾一度推出49元的低價體驗套餐引流,但充值后卻發現平價套餐逐漸消失,只剩下中高端套餐。
7月初,還有消費者放映,品牌將下架最低價格檔的69元頭皮健康洗服務。
即便是閉店前夕,“JolieJolie愛上洗頭”還推出了充值活動,繼續“收割韭菜”。
一位消費者表示,她在7月22日有一筆8000元支付給“JolieJolie愛上洗頭”的交易賬單。“當時店內有個大轉盤活動,我抽中了10000元減2000元的優惠。店員跟我說這次活動力度很大,并且新天地湖濱道店不會因裝修閉店,于是我就充值了。”
9天后,“JolieJolie愛上洗頭”的跑路消息就傳了出來。
03
消費者苦“預付費”久矣
經營者卷款跑路,是預付費模式無法避免的痛點。
在“JolieJolie愛上洗頭”爆雷同時,另一網紅烘焙工作室ABC Cooking Studio也被爆出大陸門店一夜之間全關,且疑似拖欠員工工資及部分物業費。
公開資料顯示,ABC Cooking Studio是一家來自日本的烘焙培訓品牌,2010年于上海開設中國大陸首家門店,主營業務是為會員們開設烘焙、料理等各式烹飪課程,課程有專人現場教授,為會員們提供食材及設備,同時會員可將制作完成的食物自行帶走。
它的主要收入便來自于價格不菲的會員課程費。有近期繳納費用的廣東消費者向媒體透露,課程費用目前已飆升至2-3萬元/61節課。
能否在關店之后退還缺額巨大的會員費,成為該品牌消費者們最大的擔憂。
而這些預付款品牌的接連爆雷,也讓網友們陷入了自我嘲諷的調侃之中,更有甚者,稱今年為“維權大年”。
“新中產再定義”
最初,作為一種雙贏的交易模式,在預付費條件下,消費者能以更低價格獲得同等的產品或服務,商家也能穩固客源并增加了現金流。但這往往需要建立在雙方的信任基礎上。
但在如今的消費市場中,預付費模式早已成為高危產業。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涉及影院、舞蹈、烘焙、健身、瑜伽、茶飲等9個業態的10家消費品牌傳出“倒閉”“跑路”等消息,消費者也因此陷入了預付費「圍城」。
許多新消費品牌更沉迷于追求短期暴利的賺錢方式,喜歡制造噓頭,而忽略了長坡厚雪的經營理念,導致品牌的產品和服務流于表面,最終迎來敗局。
有資深招商人士向《聯商網》透露,商場在引入這類品牌時,“對于其可能倒閉是有預期和預案的,會把風險控制在最小程度”。除了收取押金外,也會更加密切關注品牌的經營狀況,防患于未然。
即便如此,預付費品牌的跑路依舊無法避免,面對這種情況,商場也只能盡量幫助消費者進行信息登記。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已逐步加強了對預付費品牌的監管。根據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預付費經營者有圈錢跑路等行為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而對于商場的監管職責,《條例》也做出了更明確的規定:
租賃商場場地的經營者收取消費者預付款后,如果終止經營,既不按照約定兌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又惡意逃避消費者申請退款,場地出租者不能提供租賃商場場地的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消費者請求場地出租者承擔償還剩余預付款本息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此外,如果場地出租者明知或者應知經營者在租賃其場地期間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消費者請求場地出租者與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也應予支持。
不過,為防止“退款無門”,消費者仍需提升甄別能力,謹慎充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