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帥后首個雙11,國貨美妝龍頭珀萊雅飄了?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李彥
今年雙11,現任國貨美妝龍頭珀萊雅因機制“傲慢”被網友刷了屏。
事情的導火索起源于10月初,多位錄制《新所有女生的offer》綜藝的觀眾發帖質疑珀萊雅今年雙11“誠意不夠”。并分享了自己參與現場錄制的感受,例如“珀萊雅在綜藝錄制現場機制談不攏”。“既然沒有好機制為什么上節目”“現場明顯覺得珀萊雅飄了,不愿退一步”。
直播間內,李佳琦也提到“面霜是今年(機制)競爭最厲害的品類,那個珀,今年有很多品牌面霜機制超夸張”喊話珀萊雅的面霜機制還有再談的空間。
近日,各電商平臺正式進入雙11大促周期,珀萊雅的機制被擺上臺前。一批消費者對比后表示,“今年機制太差,不會為珀萊雅買單。”
類似的話題持續被刷屏,在小紅書搜索“珀萊雅雙11機制對比”,相關筆記高達7200余篇,點擊之后可發現,近十天出現了大量新筆記圍繞“珀萊雅有什么替代”“看了機制無法下手”等話題展開。
討論熱度如此之高,雖有友商借題發揮買水軍之嫌,但依然值得追問:珀萊雅的雙11價格機制,真的縮水了嗎?
機制不如去年雙11
壹覽商業梳理發現,珀萊雅雙11機制的不盡人意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直播間機制,二是購物金。
壹覽商業對比了珀萊雅今年雙11、618及去年雙11在李佳琦直播間、京東自營直播間的機制發現,珀萊雅的贈品正在“縮水”。
比如珀萊雅紅寶石面霜2023年雙11在李佳琦直播間279元可以買到114.5g的凈含量,今年卻只能買到110g。在京東自營店,今年618的贈品有2片紅寶石面膜+1片雙抗面膜。今年雙11卻僅有兩片紅寶石面膜。
源力精華3.0這一款大單品在京東自營門店幾次大促的機制縮水更加明顯。2023年雙11,珀萊雅源力精華在京東的贈品包括1片源力面膜+1片紅寶石面膜+面霜小樣。今年618在京東的贈品則是2片源力面膜+1片雙抗面膜。今年雙11,珀萊雅的贈品僅剩下2片源力面膜。
再看購物金,多數品牌會在電商平臺設置購物金這一機制,通過給予購物金優惠、額外贈品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在門店內充值。
珀萊雅今年雙11的購物金機制沒有數額上的優惠:消費者充值600元購物金,在使用購物金購買店鋪正裝產品、且累計消費滿600元后可獲得源力面霜盈潤15g+源力面膜1片。2023年雙11的購物金機制是充值600獲得601元,并獲得雙抗水60ml+雙抗乳40ml。
對比國貨同行來看,韓束充值1300元可獲得1500元,歐詩漫充值600元可獲得601元,且消費滿600贈送2件保濕正裝禮。
壹覽商業在一些消費者處了解到,消費者對贈品的偏好雖然因具體產品而異,但大多遵循正裝>小樣>面膜這一規律。無論是直播間機制還是購物金機制,珀萊雅在今年雙11都將面膜作為了主要贈品,才導致輿情。
美妝行業的激烈競爭早就反饋到了品牌的產品價格上。近年以來,通過同價給出更多贈品的方式變相降價已成為行業的慣例,哪怕是海藍之謎、赫蓮娜這樣的貴價護膚品也不例外。這樣的背景之下,珀萊雅憑什么敢“逆行”?
珀萊雅為什么“傲慢”?
首要原因自然是,珀萊雅即便機制一年不如一年,行業地位卻一時難被撼動。
今年雙11,天貓官方發布的美妝預售首日榜顯示,即便綜藝表現和機制引來輿情,珀萊雅仍蟬聯第一。在抖音電商發布的雙11大促護膚品總榜,珀萊雅也正與韓束、可復美爭奪第一。
今年4月,珀萊雅披露2023年業績:營收同比增長39.45%至89.05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6.06%至11.94億元。而上海家化2023年營收同比降低7.16%至65.98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93%至5.0億元。珀萊雅繼市值、利潤反超之后,在營收上再次領先于上海家化。也意味著,國貨美妝龍頭正式易主。
珀萊雅在電商時代迎來了品牌勢能的爆發,在消費趨于理性的時代一躍成為“國貨之光”,離不開李佳琦等頭部達人的帶動以及品牌自身大單品的營銷策略。但正所謂店大欺客,現在珀萊雅營收的增長似乎也影響了其對自己的判斷,認為即便在大促節點不對達人及消費者做出機制上的退讓,也照樣有足夠的人群為其買單。
但從結果來看,機制的差距還是一定程度影響了珀萊雅直播間的單鏈銷量。壹覽商業了解到,去年李佳琦直播間珀萊雅紅寶石面霜單鏈銷量可達80w+,預售首日就售罄。今年卻幾乎砍半,兩日才破40w。
其次,珀萊雅不肯在機制上進行退讓也有控核心貨盤價格的原因。貨盤價格不穩對企業負面影響是深遠的。畢竟,如果一個品牌每年都在產品上打破過去的底價,,那么購買者會趨向沒有安全感,因為這個品牌可能永遠都會有更低的價格。
因貨盤不穩導致消費者流失的美妝品牌不在少數。雅詩蘭黛可能是近年最典型的案例。自2023年開始,有關雅詩蘭黛“渠道崩盤”的消息不脛而走。2023年618期間,前腳在頂流直播間官宣價格2580元的雅詩蘭黛套盒,線下專柜同款產品推出價格比線上低500元。類似的事件拉低了品牌自身的高端形象,也成為雅詩蘭黛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最后,珀萊雅在9月“換帥”,也可能導致其雙11策略較往年出現變化。
據珀萊雅公告,原珀萊雅公司副總經理侯亞孟被聘任為公司總經理。原珀萊雅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兼總經理方玉友因個人原因不再續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未來仍為公司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會顧問,輔助公司戰略規劃及經營管理支持。作為方玉友的小舅子,接班人侯亞夢目前的公開資料并不多。但合理推測推測,第一個侯亞夢時代的雙11,珀萊雅并不一定會延續去年的打法。
營銷成本遠超研發
其實無論雙11機制是否“炸”,都是企業基于品牌發展的考量,也并不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認知。畢竟,還存著一批從不參與大促的快銷品牌,全年銷量也依然能打。
那么,為何珀萊雅僅是在雙11大促贈品上稍稍”縮水“,就引來了消費者的不買單?
珀萊雅成長于線上流量爆發的階段。抖音初代的流量紅利、超頭達人的直播間、爆火的短劇珀萊雅都沒落下,并形成了自己的增長飛輪:用流量打造大單品-大促依托超頭直播間爆發-盈利拿來做研發+營銷-重新打爆大單品。
也就是說,珀萊雅的營收爆發很大程度來源于巨額營銷費用。
珀萊雅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1-6月,珀萊雅銷售費用為23.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46.78%。主要系本期的形象宣傳推廣費同比增加6.88億元,同比增長 50.03%。對比同行,上海家化、貝泰妮今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4.42億元、12.77億元。
與珀萊雅大單品策略并行的,是企業銷售費用的逐年遞增。2020年至2023年,珀萊雅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4.97億元、19.92億元、27.86億元、39.72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達到了39.9%、42.98%、43.63%、44.61%。四年內,珀萊雅在形象宣傳推廣方面的投入合計超過了88億元。
在銷售費用率走高的同時,珀萊雅研發費用率長期不到2%,卻低于同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珀萊雅研發費用為0.9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8%,占營業收入比例1.89%。2020年—2023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占總營收的占比為1.92%、1.65%、2%、1.95%。橫向對比看,2024年上半年,華熙生物占比為7.15%,上海家化為2.07%,上美股份為2.23%。
也就是說,珀萊雅增長的營收更多砸給了營銷,且在雙11這樣的大促節點還在機制上不退讓,這才是部分消費者不買單的原因。
大單品的成功塑造,需要極大的協同能力,研發、營銷、資源、渠道,各方面的完美配合,以及極強的執行力。珀萊雅能夠將紅寶石系列、源力系列等四條產品線都打造成具有流量基因的單品,其上述能力自然是無需置疑。但玩轉流量也需要警惕被流量反噬的風險,珀萊雅想要在機制上“傲慢”,首先要用產品力說服消費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