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酒水品類分析:行業(yè)調整期 電商成為關鍵增量
來源/瀝金
酒水品類越來越難,這是很多從業(yè)者今年的感受。
上半年酒企紛紛發(fā)布半年財報,與去年的繁榮景象截然不同,整體大盤增速放緩,多家龍頭企業(yè)業(yè)績觸礁。
經濟下行伴隨商務消費減弱,線下店鋪一家接一家關閉、轉讓。再加上某張真假未知、關于京東酒水品類吐槽的截圖,可能就是當前業(yè)態(tài)的微妙寫照。
但這不是全部,如果對比酒水品類的線上生意,會發(fā)現這個品類增長明顯,潛力還很大。
主流電商平臺酒水額銷售分布情況
酒水品類正在向線上集中,電商渠道的重要性正在凸顯。
除了向電商集中,酒水品類也逐漸卷出了品類格局。即使是在普遍增長的電商平臺中,淘寶天貓依然一枝獨秀,同比增幅達到了70%。
不僅僅是增速快,在酒水電商的大盤里淘天也占據了半壁江山,在整個品類渠道里地位舉足輕重,是其他同類平臺銷售體量的好幾倍。
這種集中還反映在品類單價上,淘寶天貓達到了460元,高于京東,更高于抖音。這表明,頭肩部品牌都在選擇淘寶天貓。
2024年1月-9月酒水品類在各電商平臺的增長率和客單價
業(yè)績漲得快
全靠頭部帶
前面提到,頭肩部品牌都在涌向淘天。
茅臺、五糧液、劍南春、郎酒、國窖1573、汾酒等少數品牌,銷售額占了平臺品類大盤的一半以上。
頭部品牌,尤其是酒水品類的頭部品牌,是整個行業(yè)的風向標,能贏得這些品牌的青睞,就抓住了品類營收的核心。
化用某位行業(yè)前輩的話說,不喝茅臺不一定是因為太年輕,但質疑“醬香科技”是真的年輕。
頭部品牌一出,誰與爭鋒,多少人甚至靠著分享如何在旗艦店搶到正品酒就賺到了大批流量。
旗艦產品樹立了標桿,還提升了單價,這是淘寶天貓酒水生意的淺層邏輯。
但同樣的事情為啥不發(fā)生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呢?
并非這些頭部品牌不肯在其他渠道賣,而是對于酒水品牌而言,店鋪才是鏈接粉絲與品牌口碑的錨點,更加適合驅動復購。
對頭部品牌來說,平臺能提供穩(wěn)定的長效經營才是保障,這與這些品牌自身高端化的品牌調性相契合,貨架電商“人找貨”的邏輯反而才是順暢的。
而對于抖音而言,用戶心智更側重于娛樂和打發(fā)時間,消費也多是沖動消費,退貨率高也是家常便飯。
同樣類型的酒,在抖音場域下,消費者更偏向新奇的、便宜的、另類的那一款,做精品酒水的品牌并沒有優(yōu)勢。
對于京東來說,情況又稍有不同。它主打的是標品,茅臺和五糧液雖然重要,但很多平價和日常一些的酒水品牌才占了大頭。頭部品牌的心智并沒有被充分打透。
還是那句話,頭部品牌的動作就是風向標,它們的偏好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品類增量的來源。
低端酒高端化
靠嗓門大沒用
白酒雖然是酒水賽道的大哥,但啤酒、葡萄酒等低度數酒水也正走向高端化。
葡萄酒早就把自己和“小資”“時尚”等標簽牢牢綁定,而根據《2024啤酒線上消費白皮書》,高端化、健康型、小眾化啤酒越發(fā)受到歡迎,10元以上高端啤酒市場占比近20%。
想要提升品牌價值,就不能過度參與價格戰(zhàn)。
在幾個主要的電商平臺中,抖音的客單價最低,這對于精品酒款的銷售不算很好的消息。更何況,想要僅僅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把精品酒的價值講清楚也是不容易的事。
但該說不說,抖音的主播是最懂情緒價值的,激情的話術和大方的贈品,永遠讓消費者感覺自己花小錢占了大便宜。
只是這樣的生態(tài),對于想要打出自己品牌力的酒款來說,未免有點過于艱難。
只能說,對于品牌心智顯著的酒類而言,“人找貨”是更合適的模式。進入淘天的必然是有需求的消費者,他們不僅僅是酒水品類重要的資產,也是酒水品類持續(xù)升級的動力。
主播往哪跑
哪里有風口
行業(yè)格局的變化,主播一定是最敏感的群體。
最突出的變化就是,快手、抖音等平臺的達人們紛紛跳槽,試圖在淘寶天貓的盤子里分一杯羹。
今年上半年,在抖音擁有500萬 粉絲的“酒水一哥”拉飛哥開啟了淘寶首秀,首場直播場觀達到了324萬。
快手酒水頭部主播李宣卓也入駐了淘寶,開設“阿卓酒館”,僅靠酒水這單一品類,其直播間單場銷售額頻頻破億。
甚至還有酒類的垂直電商平臺酒仙網的達人“酒仙亮哥”,在淘寶開播僅四個月,總銷售額已達到5億。
另一方面,淘寶也向主播和明星們伸出了橄欖枝,成立了直播電商公司,為有意入淘開播的明星、KOL、MCN機構提供“保姆式”全托管運營服務。
主播招聘 來源:網絡
無論是從增長速度還是市場潛力來看,電商平臺上的酒水銷售都蘊含著無限商機與紅利。
紅利讓人眼紅,也讓人沖動。酒水賽道增長快,但問題也多,質量問題層出不窮。這反而凸顯了淘寶平臺專業(yè)商家、品質主播的心智的優(yōu)勢。
淘寶是有抱負的,近幾個月也連續(xù)更新了平臺管理規(guī)定,商家必須繳納足額的保證金才能入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標桿。
畢竟,相比短期的利益,長期的健康發(fā)展才更有利于平臺、商家和消費者三方共贏。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